拍卖市场的火热,也助推了艺术品基金的发展。
近年来,在楼市、股市等传统投资表现不佳的背景下,艺术品投资作为‘第三大投资’异军突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1月18日,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除去两只已到期解散的,基金初始规模总计57.7亿元,艺术品基金逐渐成为金融投资领域的又一热点。作为一种新兴投资方式,艺术品基金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海外的艺术品基金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就以上这些问题,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艺术品市场专家龚继遂给出了他的观点。
“艺术品基金的出现是市场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艺术品基金的火热不应盲目肯定,而应持审慎观察的态度。”
谈到近年来的艺术品基金热,有着资深从业经验的龚继遂教授给出了“肯定成绩,审慎前行”的概括。他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基金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也是中国宏观经济背景下的产物。
“从中国现在的艺术品资金规模、成交价格来讲,业界越来越呼吁艺术金融、艺术基金的入市,一方面,经过近20年来的酝酿发酵,艺术品逐渐成为一个投资门类,成为财富阶层乃至基金资产配置的一种形式,它的财富效应、增值效应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另一方面,由于价格的高涨需要用基金来接盘,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品基金的出现是一个必然趋势。”龚继遂说。
据悉,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基金投资标的较为多样,有的主攻当代艺术作品,有的专门投资古典书画,对此,龚继遂解释道:“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投资性格和投资风格,目前在中国,一般来说,体量大的基金常常追求有流动性、确定性的投资门类,往往更多地倾向于投资当代艺术等真伪无争议的类别,而体量较小的基金则更看重投资门类的成长性,譬如重点投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等,不同的投资方向都有机会实现利益最大化。”
除了投资标的的多元化,艺术品基金的规模也不尽相同,从信托基金到私募基金,艺术品基金的业绩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规模的大小。比如市场上较为火热的小型私募基金,如果能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决策,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入市,同样能够形成有效回报。
在肯定艺术品基金顺应时代的同时,龚继遂也指出,艺术品基金与画廊交易、拍卖行交易不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只基金走完了从投资到退出的全程,也没有任何机构深入细致地对基金投资的风险、套现、估值、收益等方面做过具体的研究,因此,对艺术品基金的火热不应盲目肯定,而应当持审慎观察的态度。
可以看出,艺术品基金的发展一方面说明了投资人对于艺术品回报的热情和期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艺术市场需要建立更健全的投资环境,以容纳更大体量、更稳定、更高额回报的投资渠道。相对于发展时间较短的国内艺术市场,海外艺术市场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海外的艺术品基金也处于探索阶段,但不同于国内的金融人员主管,海外的艺术品基金往往是由从事艺术品交易的专业人员来负责。”
据了解,艺术品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也属于新兴事物,海外的艺术品基金与其他的投资门类相比,仍是体量相对较小的门类,目前在海外,大规模的、成熟的艺术品投资形式并不多见。
迄今为止,海外出现过两个公认较成功的艺术品基金个案,分别是20世纪初期的法国熊皮基金和20世纪晚期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而就最近的一些投资个案来说,海外金融界对不同风格、体量的基金持观望和审慎观察的态度,并不是一致看好,更不是一致叫好。
龚继遂介绍:“2007年起,瑞士银行就在酝酿成立面向中国艺术品的投资基金,当时主要考虑到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中国艺术品的势头正劲,各个品类的艺术品在板块轮动的基础上都有大幅递增;二是由于瑞士银行的客户有投资中国艺术品的强烈需求。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瑞士银行没能实施艺术品基金的立项和发行,甚至关闭了苏黎世分行的艺术银行业务。”
而在人员配置方面,海外艺术品基金与国内艺术品基金也有着较大的不同。与海外相比,国内艺术基金往往是由有金融背景的人员主管、操盘,而海外艺术品基金往往是由从事艺术品交易的专业人员担任主管和操盘,如英国的著名艺术品基金FineArtFund,它是由佳士得的前任主管专家来操盘,这样就使得投资门类更贴合交易内容的特殊规律,而不是由金融人员按照金融特点对艺术品进行估值和操作。
“转变对艺术品投资的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监管,是保证艺术品交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投资者角度来讲,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海外投资者可以称为“passionateinvestor”,即对艺术品本身有兴趣、有感情、有一定的持有意愿,更多地是把艺术品投资作为长期财富配置的载体,而不是像国内投资者这样,将艺术品作为需要及时套现的投资门类。因此,转变国内投资者对艺术品投资的观念,也是关系到艺术品基金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由于艺术品的信息不对称性、套现的困难性和作为非标准产品的估价的非标准性,艺术品基金能否承担这种大体量的投资载体,能否实现保值增值的顺利流通,以及资金的安全退出,不论是国内的艺术品基金,或是海外的艺术品基金,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宏观经济都存在周期性,经济周期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增长速度,有时会停滞,有时甚至会衰退,这是客观规律和必然现象。经济在迅速上升的阶段,艺术品的价格表现会出现剧烈的调整,未来的前景还有待观察。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处于单边上升的通道中,而没有像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那样,经历过经济周期的大幅调整。如果对其他国家的艺术品市场历史加以研究,尤其是参照欧美和日本的历史经验,可以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
龚继遂强调:“当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走到了向金融转化的时候,大量入市者如果是对艺术品交易的风险并不了解,急于套现,而又是在一个监管制度、交易制度不健全的市场形态下,我们还是应当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监管,从而保证艺术品交易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