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黄酒有了红酒味”

“黄酒有了红酒味”

2012-03-26 08:09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学生的学习,他们不在德国,其实也不真正在中国,是在两界之中。这是真正代表未来教育国际化的风向的。”这埃贡·斯迈梯斯教授这样说,“在这5年中,我们还是看到他们有发展。第一届我们招进来的中国学生,就能很明显地看到他们跟德方学生的区别,现在招进来的中国年轻人,从衣着打扮到态度、交往、眼神各方面,跟德国的学生越来越接近。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相当快。第一届的学生还是很有‘黄酒味’,现在他们也有了‘红酒味’,我们却反而变成了有一些‘黄酒味’。”

“在两年多的学习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对待一个东西要非常理性地去分析,而不是凭感觉去做。不管做什么,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要有根据。”作为毕业生的程茵这样说道,“这甚至成了我的习惯,我常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些学生经常是答不上来的。可是当我问多了以后,他们也就会开始慢慢思考这个‘为什么’,做一个建筑,100人可能就有100种想法,如何才能做一个比较好的建筑呢?这就需要有理性的分析,要有舍弃,不能全都要。”

而这种能力,也正是中德美术学硕士项目培养的目标。“不是说中国式的诗意表达不如西方的理性表达,只是说,如果我们要进入到一个国际的语境,你首先要考虑使用双方共同能理解的语言,甚至要创造一种国际化的‘未来语言’。从理想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是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与现实需要的。如果一个学生独自到国外留学几年,了解较多的是国外的一套东西,有些知识、理念体系可能不适合国内高速发展的中国现实,回国后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甚至适应不了又出去;如果你在国内拿个硕士文凭,你可能缺少对国际化的了解。对当代许多国际关注的前沿理念、技术不清楚,这一教学项目的优势正是跨在两端。”杨修憬女士如是说。

中德学院平面设计专业一年级新生徐建就是看中了“不和中国脱节,同时又实现和国际接轨”这一点。作为一个毕业8年之后又重回校园的创业者,他阐释了自己选择的原因:“一是因为可以出国短期学习,满足了国际化视野的部分追求,尤其是可以获得理论之外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中德项目提供我们很多实战的课题,比方说交互设计,这个课题在国内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我们国内的一些老师还是教不了这个东西的;第二,可以获得一张硕士研究生的文凭,这是工作岗位需要的;第三,因为不脱离中国的本土,还可以顾及到我自己的公司。”所以,中德美术学硕士项目的学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应届考生;一类则是毕业很多年又来深造的。

杨修憬女士认为,近些年来,随着海外留学的热潮,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这些学生在国外,首先要过语言、交流关,可能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国外文化环境很难,有时完全没有融入的可能,处于“好看——看完——回来”这样一种状态。“中德合作项目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虽然在5个学期的学习当中,学生去德国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但是德国的老师每年有5个月在中国美院上课,还会有很多德国的交流学生会到项目里来,这就保证了与德国教育的衔接。另一方面,因为人本身在国内,学生可以保证不脱离中国环境。这样,在他的学习中,就会不断地修正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而德国老师也会注意到怎么去适应新的教学。所有这些,与单纯的在国内学习或留学国外,是完全不同的。杨修憬发现,学生们在前3个学期的时候还是比较封闭、稚嫩的,到第4个学期从德国学习回来后,状态、举止、表达,常常会有一个飞跃:人变得更自信,也不再随便信口开河,在阐述观点的时候会注意到要有依据,有逻辑,观点才能站得住。

埃贡·斯迈梯斯教授提到:在双方都没有实际经验的情况下,他对学生的成绩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比较弱。杨修憬女士也认识到:“这个项目开办到现在,也还只是有一种新的探索,不能说我们没有缺陷,缺陷也还是有的。”比如说,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与理论吸收等等问题。再比如,项目的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德语中级考试与毕业答辩,而毕业答辩所要求的德文写作部分相当不易。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入学前从未学过德语,但学习德国艺术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不掌握德语的表达方式又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这样一种模式可能我们只能说是代表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向之一”。我们一直在讲“国际化”,但真正“国际化”到什么程度,特别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如何既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又如何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结合得比较好。虽然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还是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探索各种可能性,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开拓进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