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图是南宋时期流行的一类风俗画题材。传世南宋的四本《货郎图》均为临安画家李嵩所绘,画面采用细笔勾勒,方寸之地精细的程度甚至直追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李嵩《市担婴戏》(货郎图)4月13日起将在“画琳琅—货郎图特展”中对外展出,与之一同呈现的还有宋元明清的各式货郎图,包括传宋苏汉臣《货郎图》轴、传钱选《货郎图》轴、元人《春景货郎图》轴等14件书画作品。
货郎是古代卖杂货的小贩,他们挑着货担或推着独轮车,走村串巷,手摇拨浪小鼓,并且以悠扬宛转的吟唱,介绍商品样式和用法,卖力推销,借以吸引妇女、孩童为主的顾客上门。货郎担上层层叠叠,摆放了品相繁多的商品,宛如缩小版的超市,除了日用百物、玩具、胭脂水粉及农具外,还有糖果、菜蔬等食物,满载着老少村人的盼望,是流动的幸福滋味。货郎动人嘹亮的吟唱曲调,则是农村小镇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
南宋时期,以货郎入画的一类风俗画开始流行起来。在南宋临安画家李嵩(约1170-1255年)传世的四本《货郎图》之中,除北京故宫一件是小横卷外,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与克利夫兰博物馆所藏均是团扇。画面采用细笔勾勒,方寸之地精细的程度甚至直追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南宋 李嵩 《货郎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非此次展品)
故宫博物院藏《货郎图》中的货郎形象 (非此次展品)
进入明代,“货郎”“大行其道”。不但宫廷画家留下了不少华丽的《货郎图》,甚至在宫廷雕漆器皿上也常见“货郎”形象。在清代宫廷中,极少见单幅的《货郎图》,但丁观鹏的《太平春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还是可以看见“货郎”的形象。
此次特展将分成“画琳琅—货郎图”和“国宝—李嵩市担婴戏”两单元,前者介绍宋元明清的各式货郎图,包括传宋苏汉臣《货郎图》轴、元人《春景货郎图》軸、清代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等14件书画作品。后者则聚焦于南宋声名显赫的李嵩《市担婴戏》,具体呈现货郎作品的多元面向。
传世李嵩的《货郎图》一直被视为南宋商业经济的直观反映。
波士顿博物馆的吴同先生认为,货郎图一类的风俗画,在南宋时大行其道,显然是受了当时民生富裕、经济繁荣的影响。宋室南渡后的新都临安,不但是政教文化中枢,也是商贸货运集中地,经由贸易致富的商人云集其间。此一新兴阶级对绘画的欣赏,每每偏爱风俗画,货郎图即其一种。货郎百物杂陈、无所不卖,为了推销百货,招徕妇孺老少顾客,其身手表情,每作戏剧性的夸张。画家生动细致的描绘,正中商贾购画欣赏的心怀。
学者黄小峰则认为,明代与南宋的货郎图其实都是同一类题材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画中并非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货郎,而是以元宵节时政府组织的上元庆典中的“货郎”杂扮为蓝本,再辅以艺术因素。李嵩《货郎图》与明代一样,应当是为宫廷所创作而非应对民间市场。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流动商贩的真实写照,还是以元宵节时政府组织的上元庆典中的“货郎”杂扮为蓝本,进行的艺术创作,不同时代的《货郎图》都有着各自时代的特色,其中的写实之笔不仅记录生活的细节,且往往折射出交织于节令风俗的文学和艺术,既便出于想象和美化的集锦式构图,也依然是以时代风物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