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宗庙在中国其实很早就有并且地位很高。古人为自己造房子之前,都得先得修宗庙,所谓“宗庙为先,宫室为后”。
那为什么要先修宗庙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自己。这和西方有不同,大家知道,西方重视祭祀神庙,神庙特别发达。可在我们中国,宗庙特别受到重视,宫里应该说主要是太庙。自古以来都城里的宗庙在所有的庙里面都是有着最重要的地位和最主要的位置,越是久远,宗庙在都城里的位置越重要。
像先秦那个时期,宗庙和宫殿是并排的,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到了秦始皇那个时候,他把新建的宗庙搁在了咸阳城南边的渭河南边上了,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得很清楚,就是宗庙被从宫殿里移到外面来了。这是不是说那个时候它的地位不重要了?完全不是,相反,这样更突出它的地位了。不仅突出了地位,还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这是在告诉人们,他的统治的合法性的,他自己是最神圣的。到了汉代,宗庙就摆在了宫殿的南部。左祖右社就有了——一个在它东南角,一个在它的西南角,就是现在的北京城的样子。
你看,太和殿是皇帝登基的大殿,但是太庙和社稷,分别在它的东南和西南。这种位置的变化,也就说明帝王他所体现出自己的一个统治理念的变化。但是重要的还是要突出他自己,那要怎么突出呢?就是在都城的建设过程中,就要突出自己执政的办公的大殿。就像突出太和殿的重要性,突出中轴线的作用和地位和自己居中的地位。像宗庙和社稷,都是要放在从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