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别再“催产”中国的大师

别再“催产”中国的大师

2012-05-02 09:39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社会媒体经常会提出“中国的大师在哪里”、“中国人什么时候得诺贝尔奖”等问题,可见如今整个社会都很焦躁。甚至把“不出大师”、“不得诺贝尔奖”归结于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我觉得这是荒谬的。大学没有责任培养“大师”,“大师”都是自己修炼成的。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一部分就是考前教育,考前教育是典型的走捷径模式。诸如“8笔画苹果”、“几笔调颜色”等,这种单方面的求快,的确是有效果。但后果就是我们的学生掌握技法,却不会运用这些技法。在我们环艺专业,牵涉到学生的方案表现能力。尽管现在手段很多,但从某种程度来讲,现在学生的表现能力还真不如以前。一个是依赖电脑,手头功夫弱;另一个是临摹能力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弱。自己的方案想不出一种很好的方式去表现,除非他从方案开始就模仿别人。试想,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时候就没有受到原创的训练,那走上工作岗位后怎么可能有原创的自觉?而在教学成果展的时候,往往是模仿或抄袭的作品呈现的效果很好,成熟度很高,自己原创的作品反而不见得分很高。这就存在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衡量教学成果,到底怎么衡量?是以一个漂亮的成果展,还是对其真实能力的验证为教学成果来衡量?

整个社会越来越取巧,评价手段一出来,应对评价手段的办法也随即应运而生。长远看这是很可怕的,这还不是单纯的“快与慢”的问题,甚至会转化成“真与伪”的问题。常常有人为了求快而作假。一旦到了“真与伪”的阶段,对教育领域来讲就是更严肃的问题了,教育的底线应该是求真。还包括学制的压缩和快速扩招。学制在压缩,学习内容在增加,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学周期。比如现在的各个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课程名称罗列出来虽然很全,但他培养的效果可能还不如30年前,因为学生可能任何一门课都不扎实。快速扩招也是全国的普遍现象,但快速扩招后,师资的配备却跟不上。所以我觉得这个跟整个社会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只要稍微冷静想一想,有些问题就能想清楚,但整个社会环境让人们冷静不下来。

我们提出“快与慢”的问题,不是为了图口舌之快,而是希望能把各方面的思考呈现出来让大家一起去思考。使之慢慢汇集成一种舆论上的导向,让人们去终止这种没有意义事情。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