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钟鼓楼的作用,很简单就是报时。不是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吗?说的就是钟鼓楼。钟楼撞钟报时,鼓楼击鼓定更。在没有钟表计时的古代,钟鼓声对起居劳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先说钟楼。它的位置就是过去元大都城的中心点,所以有中山阁之称。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旅居元大都的时候,在他的《游记》中曾记载:钟楼上悬挂有大钟,每天晚上撞钟定更,是为入夜。此后,人们就不许再出家门了,也是那时治安秩序好。
马可波罗把钟楼看作是维持社会治安的一项设施。永乐皇帝重修的钟楼后来遭受雷击起火,楼阁被毁了,只留下那个巨大的铜钟,而且十分完好。
以前,北京的人每天晚上七点钟的时候,就能听见连续不断的“鞋一鞋一鞋一”的钟声。尤其是冬天的时候,钟声一响,妈妈们就会对孩子说:“钟楼又打钟了,铸钟娘娘又要鞋穿了。快睡觉吧,别吵了铸钟娘娘。”孩子问:“铸钟娘娘跟谁要鞋呀?”于是,妈妈就说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说这钟楼里最早的时候曾悬挂过一口大铁钟,由于音质不好,又改铸了一口厚8寸的铜钟,就是现在悬挂的这口钟。铸这口钟时,皇帝把全国有名的铸钟匠人都召来了,派了一个最有名的匠人做匠头,带领大家铸钟。皇帝曾限过期,严令按期铸成。可是由于钟体太大,工艺复杂,用了一年多时间还没铸成,眼看限期已近,为了保全铸钟工匠们的性命,老工匠的女儿舍身跳进了化铜炉,才使大钟铸成。由于小女儿跳得急,老工匠扑救不及,只抓回了她的一只绣花鞋。大钟铸成后,皇帝感念工匠女儿的舍身精神,封其为“金炉圣母”,并在铸钟厂前建庙祭祀。当地人则敬称她为“铸钟娘娘”,据说,每逢凄风苦雨之夕,钟声便变得呜呜咽咽,仔细听起来,好似铸钟娘娘在喊着“鞋、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