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如何定义艺术语境中的日常用品(组图)

如何定义艺术语境中的日常用品(组图)

2021-04-07 10:06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当代艺术对日常物品的使用并不鲜见,那些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摇身一变被艺术家置入到一种语言情境、机制体制之内成为了好像带有神圣价值的所谓“艺术”。

不过,美国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的最新展览《没有什么比这更卑微的了》(Nothing Is SoHumble)却以馆藏中七位艺术家珍贵的版画个案从新的角度重新定义着艺术中日常物的存在形式。版画作为极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本展中被挑战和突破,横跨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各代际艺术家们都在尝试摒弃已经相当成熟的雕版或刻蚀技法,转而采用各种非常规操作来延展版画之边界。

1 (1)

朱莉娅·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作品“扩展系列”(Expanded V)

展览题目源于莎莉·迪恩斯(Sari Dienes)的一段陈述:“骨头、泡沫塑料、香蕉皮等街头的那些杂物,没有什么比这些更卑微了。但是它们并不因其卑微而无法成为艺术。”1950年代初期,迪恩斯在纽约街头用巨大的纸张和墨水来拓印步行道、井盖等城市中的坚硬表面。这些拓片在画面上带有直线曲线、方形圆形等各类线条图案,还有着丰富多变的肌理及影调变化。不同于当时主流的抽象表现主义是于工作室里产出的,她的艺术走上了街头,介入到城市环境内。

同样以城市为“阵地”的参展艺术家是卡里尔·罗伯特·欧文(Kahlil Robert Irving),他将都市地面上杂乱之垃圾拖入画面。快餐包装、香烟空盒、破碎的披萨盒等废弃物被他视为种族和阶级不平等的“见证者”。它们的痕迹被捕捉、记录,糅合着看似杂乱实则精心谋划的色彩和构图,好似都市现场的快照一般。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