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 《大珠小珠落玉盘》
图10 《更待江南半月春》
傅文俊作品中另一项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他对色块的运用——那让人联想起新水墨运动的元素。《大珠小珠落玉盘》和《更待江南半月春》(图9-10;数绘摄影,100 x 100 厘米,2017─2018)两幅色彩配搭看似简单的作品里,墨韵气息相当浓厚;傅文俊并非只是简单地混合色彩,而是利用在不同的独立方块区域来创造画面的深度和饶富趣味的并置效果。立体对象的描绘、光影的意趣、对比色彩的联想等多层元素,组成一幅深入而层次丰富的构图。
傅文俊艺术创作的本质建基于多个文化涵义:他的摄影将传统绘画风格与技巧、传统图像与一种未有明确定义、看似盖着一块面纱般隐秘却是有助凝聚起各种媒体的表现手法等连接起来。作品内流畅的墨韵全是中国元素,但与木刻版画相关的图像却又可能与东方和西方文化风格相关,因它们带有曼·雷(1890–1976)与安迪·沃霍尔(1928–1987)艺术风格的影子。不过,将雕塑和建筑主题结合,并将中文文字融入抽象的绘画性当代摄影之中,正是傅文俊新颖的艺术形式的标志。
这一系列的作品分析,进一步带出几个额外、且并非傅文俊作品或一般摄影所独有的事实。傅文俊的作品呈现出技法和大小相同的影像,所有的摄影都是由九个体积较细小的方块组合而成的大方块(100 x 100 厘米),以达致多层效果。这种方块设计营造出一个工整规范、重复密集的视觉效果;当中只有作品的主题有所变化。每张摄影的内容与其他摄影的并非必然相关;唯有当个别方块在特定大主题下组成一对或一组时,它们才算属于同样的主题。由此可见,傅文俊的数绘摄影所呈现的并非传统设计构图上的协调,而是技巧的统一。观众能从中明白,他的摄影带来一种印制和装裱摄影的新方法。该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将视觉表现方式独立于描绘主题的方式。
傅文俊的摄影蕴藏丰富多样的文化与艺术涵义、视觉关系和装裱技艺,为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他的影像既非全然抽象,亦非纪实摄影。其摄影感染力的糅合与解读,为我们带来一种源于达盖尔的时代、用以重现自然的新艺术形式。文字的加入使不同的元素在傅文俊的视觉作品内得以重新调配,从而激发起引领我们突破传统数码摄影框框的想象力。
罗诺德,2019年5月
关于作者:罗诺德博士(Florian Knothe),艺术史学家和博物馆专家,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馆长,并教授艺术史和博物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