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河流》
在最寒冷之地制造太阳
文|张毅静(海南省美术杂志《新海岸》副主编)
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遥望最北端的漠河,是一件很有意趣的事情。至南至北的距离,炎热与冰雪,椰子树和白桦林,迥然不同的历史造成的人文环境等等这些,都让我对远方的版画家徐成春先生的作品一顾再顾。
在我原先的想象中,东北之所以盛行版画,一定是因为:一,有着源源不绝取之不尽的木料;二漫漫严寒让人热衷于这种小型手工制作;三,当然也少不了有种艺术群体性效应。后来通过阅读才知道,上世纪70年代末期,著名版画家晁楣、杜鸿年等来到大兴安岭举办版画创作培训班,这种艺术形式一经推出,就被大兴安岭人接受,并在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赵晓澄、常桂林、徐成春等相继成为其间的佼佼者,这支版画创作群体也在上世纪80年代末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