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生,自中涓三陲无兵革之警,而二雷竟落人间。”——林纾《枕雷图记》
元末此次现世,大忽雷为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所藏,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他在《谢吕敬夫红牙管歌并序》中记述:吕云度庙老宫人所传物也,沧江泰娘盖敬夫席上善倚歌,以和予大忽雷者,故诗之及之。
并留有诗云:铁心道人吹铁笛,大雷怒裂龙门石。沧江一夜风雨湍,水族千头啸悲激。
由杨铁崖所留诗文可见,这一时期他不但得以宝藏大忽雷,且他身边也有着能演奏大忽雷之人,其常常与大忽雷合奏、和歌,字里行间的记述体现了大忽雷的音乐表现可能比传统琵琶和小忽雷更为磅礴、气势宏大。
在此一番短暂现世之后,大忽雷再次销声匿迹,而再出现时,则是由清末刊刻、收藏鉴赏名家,刘瑞芬第五子刘世珩所获,而这一次,已各自漂泊了近千年的大小忽雷终于重遇了。
宣统二年,刘世珩辗转从当时收藏小忽雷的卓氏那里购得了小忽雷,但他并未就此满足,仍念念不忘对大忽雷的寻踪,“顾余以小忽雷迭经劫火,并未遗失,则大忽雷或尚存人间世,不能忘恝然也”。刘世珩《小忽雷传奇跋》功夫不负苦心人,双忽雷的传奇在不经意间得以续写,同年十一月,他拜访琴师张瑞山,和他大谈古乐之时,张瑞山提及自己三十年前在京师市上得一古乐器,应为大忽雷。刘张二人又将大小忽雷并陈品鉴:望而能识,且断纹隐隐与余藏唐雷威、雷宵斫琴、髹漆绝似,其为唐物盖信。刘世珩《小忽雷传奇跋》。更为难得之处是,张瑞山听闻小忽雷在刘处所藏,便将大忽雷赠予了刘世珩,使两器终归一所。
精诚所至 玉海忽雷
刘世珩得到大忽雷可谓欣喜若狂,将其阁名更为“双忽雷阁”,并自联其楹:上联“古今双玉海”(玉海堂为其藏书楼,因得两部宋刊《玉海》得名),下联“大小两忽雷”。此后,他又为双忽雷的传播和推广做了诸多努力,由于本人善校勘出版,由此留下了大量史料和珍贵文献,现如今我们研究大小忽雷,“刘世珩”已是一个绕不过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