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缅怀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二十六
◎神奇人体相连动,著一穴,全息应。大脑导灸揭路径,细胞“树突”、“光强”视觉,时代丰碑耸。医、研、施教三繁盛,亲试刺针麻醉控。万脉千学德最重,以身之痛,解天下痛,即我平生梦。(《青玉案》—张飙)
◎今天是张香桐院士(1907年11月27日—2007年11月4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国际神经生理学的先驱者、中国神经科学的奠基人,中国针刺麻醉机制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深入研究了视觉皮层诱发电位,发现“光强化”现象,被国际生理学界称为“张氏效应”。他用电刺激大脑皮层表面等方法,首次发现神经元树突电位,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阐述了树突上突触连接重要性的人”,是“一种划时代的重要标志”。195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16450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张香桐星”。
◎1965年,为研究针刺镇痛机制,张香桐提出并实施,在自己身体上进行了模拟的“针刺镇痛下的肺切除手术”,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针刺镇痛是两种不同感觉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有人说他自讨苦吃,张香桐说:“以一人之痛,可能使天下人无痛,不是很好吗?”
◎张香桐58岁在自己身上模拟针刺镇痛,70岁生日在做实验,90多岁每天去办公室,被关在、“牛棚”无法科研时,他写出了科普读物《癫痫答问》。他说,人应当像乌贼那样,不论走到哪里,都要留下一丝墨迹。他喜欢仙人掌的坚忍不拔,题诗曰: “烈日严冬历尽,漫天风沙无情。行若无事,篱下自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