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再读丢勒:见天地 见众生 见自己(组图)

再读丢勒:见天地 见众生 见自己(组图)

2022-01-10 09:46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

丢勒,“忧郁 I”(Melencolia I)*,版画/1514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

两次意大利之旅,丢勒将文艺复兴的精神和技艺带回阿尔卑斯山脉北部,并将其与德国传统艺术融合、创新出刻有丢勒烙印的杰作。他早已不是第一次旅行时单向吸收知识的少年了,而是引领北方文艺复兴、以其能量反向影响南方的大艺术家。

第三次旅行:1520-1521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丢勒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旅行是在年近50岁时开始的,最直接的诱因是他此前最重要的金主赞助人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逝世了,如果丢勒想要继续他的皇帝津贴,需要去新任神圣罗马皇帝那里重新打点下关系。1520年10月,丢勒参加了新皇查理五世(Karl V,1500年-1558年)在亚琛(Aachen)举行的加冕典礼。随后,他继续西行,前往当时欧洲最富裕地区之一的低地国家(今荷兰、比利时等地)。在那里,北方文艺复兴也正是风渐起时。

以安特卫普(Antwerp)为中心,丢勒途径布鲁塞尔(Brussels)、米德尔堡(Middelburg)、布鲁日(Bruges)等一众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参观了诸如“油画之父”扬·范·艾克(Jan van Eyck,早于1390年-早于1441年)的《阿诺菲尼的婚礼》(Arnolfini Portrait,1434)等艺术珍品。他边走边画,极尽丢勒式美学:“一个人随手在半张纸上花一天的时间用铅笔画出的东西,或在一块小木头上刻出的东西,可能比另一个人花了一年的辛勤劳动炮制出来的大作品更有艺术魅力。”丢勒用素描记下动物园里令他感到新奇的异兽、大航海时代漂洋过海而来的阿兹特克帝国珍宝、以及旅行途中遇到的各行各业的人,其中包括西方艺术史上第一幅黑人女性肖像。

挚爱旅行的丢勒有一本“低地旅行日记”(原稿遗失,仅余副本)写下他的所见所闻:“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么多让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外面的世界实在精彩……”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