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卢舍那佛会
日前,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联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不畏浮云——飞来峰石刻文化展”,在杭州灵隐飞来峰景区幽兰苑开幕。本次展览是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传承弘扬宋韵文化的要求,主办双方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的一次挖掘尝试,也是对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探索。
古今“唱和”演绎“宋韵流芳”
杭州作为南宋古都,留下了许多宋代文化遗存,丰富的石窟、摩崖造像尤为突出,其中又以飞来峰为冠。飞来峰的宋代石刻,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高度融合,是宋韵文化直观的承载者。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志。
本次展览以古今“唱和”的形式,推出43件展品。既有飞来峰宋代摩崖石刻为主的原拓片,也有浙江省文史馆馆员研究员、中国美院教授、佛教界人士等近20位当代书法名家围绕拓片进行题名作跋的作品,鲍贤伦、赵雁君、张耕源、骆恒光、童亚辉、韩天雍、沈乐平、花俊、光泉等名家名作汇粹。宋代石刻拓片和现代名家题跋,在同一时空展出,穿越千年的“唱和”,为观众演绎一场新意别致的“宋韵流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登高而作的千古佳句,诗句中蕴含着坦荡自信、不畏艰险的进取精神,格局高远、心系天下的伟岸襟怀,以及革新求变、振兴国家的爱国情怀,一直鞭策着后世革新有为者。
展览以“不畏浮云”为题,既是应千年前文人《登飞来峰》畅快淋漓、直抒胸臆之景,更有回应新时代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之意。
飞来峰石刻原拓片的首次亮相
不同于北方石窟造像的宏伟厚重,气势磅礴,杭州石窟造像,分布于山崖、溶洞之中,与江南文化、艺术完美地融合,体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江南园林之意,是中国石刻造像发展历史上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展出的14件飞来峰石窟造像、摩崖石刻原拓片,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其中,拓片卢舍那佛会浮雕,是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的作品,距今正好一千年。该龛浮雕由十七尊人物造像和两身动物组成,是两宋时期飞来峰造像中的代表作,也是飞来峰造像中最为精美的浮雕之一。石刻文化,不仅讲述历史,更是各时代文化精神的展现。
古今交流,千年唱和。展览通过对石刻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示手法的创新联动,为观众们带去一窥宋代文化史略和时代风尚的极佳视角,让文物“活”起来,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浅香暗影,顾盼生姿。通过新时代文化赋能,共同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展示好宋韵文化,努力让飞来峰宋代石刻文化成为杭州独具一格的宋韵文化新名片。
展览开幕现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还举行了馆地合作战略签约仪式。重点聚集宋韵文化、造像题刻艺术、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擦亮宋韵文化标识,打造文化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