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像》,闻立鹏,布面油画 116cm×116cm 2016年
《闻一多肖像组画——牺牲》,闻立鹏,布面油画,162cm×130cm,1988年
童年的经历对闻立鹏的性格、气质都有深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获得精神解放之后,画家被长期压抑的激情得到抒发的机会,闻立鹏画出了《大地的女儿》《红烛颂》《疾风》等作品。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闻立鹏继承了父辈对崇高、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因为特殊的历史遭遇而增加了深沉凝重的感情色彩。近三十余年的风景画创作蕴含悲壮、崇高的意境与内涵,以象征性的色彩,主观性的构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红烛》来自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的序诗,它以燃烧的红烛比喻吟唱的诗人。燃烧的蜡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人熟悉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象征符号。红烛燃烧成灰,同时放出光明,闻一多讴歌的是“掺杂着伤心之泪的创造光明的燃烧”(谢冕论闻一多)。这与传统诗文中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哀的蜡烛形象既相通,又有变化。而闻立鹏在作品《红烛颂》中强调的是红烛创造光明的燃烧,省去了“伤心之泪”。他曾说过:“自开始学画的那一天起,我就盼望着有朝一日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父亲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作为一位画家,闻立鹏遭遇过太多的政治风涛。随着环境和心情的变化,其作品呈现出新的风韵。他把目光投向峰岳的雄伟、岩石的坚洁、森林的邃密。大自然为争取自由的生命所表现的无穷力量,在他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共鸣。他的风景创作,不是寻求类型,而是创造有“个性”的意境。正因为如此,观众可以从它们的形式得到审美享受,从它们的意境得到某种精神的感悟。“深沉、宁静、神秘”的旋律的变奏中,闻立鹏逐渐向抽象形式接近。作者的意图是“不仅要表现一种壮丽的美,更要表现一种刚健的力,创造悲怆激昂的情绪气质,表达深沉的生命抗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