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组图)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组图)

2022-06-07 09:46 文章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刘远征

别署漾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师从汤立先生。曾辗转求学于天津美术学院、北京画院石齐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2019年度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访问学者。菲律宾凯迪雷拉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在读。现为河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以写意人物见长,曾先后在河北石家庄、山东德州、安徽合肥、福建泉州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漾斋墨痕》《刘远征中国画》《中国私家藏画全书刘远征卷》等。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杏花春馆图》68X136cm

作品赏析

“杏花春馆”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西北角,为环湖九岛之一,东邻“上下天光”,南接“坦坦荡荡”,是一处极幽美的景致。作品中苍岩峻拔伟岸,给人一种旷远雄浑之感。岩下屋设错落数幢,幽意深沉;岩畔虬枝盘曲,杏花参差屋宇之间,活色生香,观之使人感受到一种寻幽探微的浪漫诗意。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碧梧书院图》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取材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碧桐书院”,碧桐书院位于九州景区后湖东北角,是皇帝读书画画之所,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建筑,雍正时期名曰“梧桐院”。这里遍植梧桐、林木茂密,是一处非常清静的地方。作品运用贴近自然山水的表现形式,掺杂以现代构图笔法,使整个画面既显得苍岩耸峙,又有群山俯瞰的壮美辽阔感,远处层崖叠起,使画面层次分明,整幅画笔墨线条错落有致,并且注重笔墨的自由和生机,皴擦点染疏密有度,近景细密,远图粗犷,妙趣横生。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坦坦荡荡》68X136cm

作品赏析

“坦坦荡荡”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景区,康熙末年就已建成,起初叫“金鱼池”,分南北两部分,南有正殿素心堂,其东为半亩园,这里是帝后休息、进膳之处。北有鱼池,上建水榭、知鱼亭,此为观鱼之处。该景山水环绕,北侧建有单孔石桥碧澜桥一座,与外界相连。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蓬岛瑶台》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蓬岛瑶台。蓬岛瑶台建于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莱、瀛洲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蓬岛瑶台结构和布局是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的,自然就带有画意,蓬岛瑶台中的大岛象征着“蓬莱”神山,在蓬岛瑶台大岛的西北和东南的小岛则象征着“方丈”和“瀛洲”另外两座神山,东南岛上还建有一座六方亭,岛上堆有大量山石。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上下天光》68X136cm

作品赏析

上下天光是圆明园较早修建的一组建筑,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建成。上下天光景区的命名来自北宋文豪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中的诗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光的主体建筑为“涵月楼”,涵月楼是一组临水的建筑,前半部分延伸入水中,左右两侧各有一组水亭和水榭,用九曲桥连接在一起。这组建筑也因此而极为唯美巧妙,这里是观赏后湖风光及中秋赏月的极佳去处。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镂月开云》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是镂月开云,位于九州景区后湖东南角,也是圆明园最早的建筑群之一。以上的几幅圆明园四十景创作作品,画者以轻松的笔墨,平远的透视方式,设色浅淡,浓淡相宜,为我们再现圆明园四十景的旧时样貌,树木参差,房舍拥错其间,把旧景的建筑格局做了较真实的再现。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