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帝题花卉诗管紫毫笔及笔匣 故宫博物院供图
提起书房,你会想到什么?是寒窗苦读、古卷青灯,是汗牛充栋、插架万轴,还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不仅是读书、立言、藏书的地方,更是士人精神和文脉赓续的象征。故宫博物院近日开幕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如何赋予“书房”这一意象以时代精神。展览不仅从故宫藏品中精选出多件珍贵文物,还展示了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古今对话,启发“当代如何走进传统,传统如何启迪当代”的思考。
文房藏珍宝
走进故宫西雁翅楼展厅,展墙上取自苏轼墨迹的“委怀琴书”4个大字,将观众引入清雅宁谧的文化空间。本次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介绍,展览分为3个单元,第一单元“委怀琴书”包括星空、五经萃室、图书、文房四宝、文人赏器五部分。入口处的星象图让观众“仰望星空”,将天上的壁星和地上的鲁壁联系起来,拓展对书房文脉的思考和对书房空间的想象。“壁星又称壁宿,是北方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古人认为它是‘天上的图书库’。鲁壁是孔子故宅中藏有古籍的墙壁,后世以鲁壁借指古代文化典籍。”王子林说。
五经萃室是紫禁城内的一间书房。清代乾隆皇帝将相传为岳飞之孙岳珂所校刻的《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合在一起,存于昭仁殿后西小间,名曰“五经萃室”。五经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是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展厅里还原了五经萃室的布局:上方悬挂乾隆楷书“五经萃室”匾,匾额下是6扇紫檀髹漆炕屏,屏心刻有乾隆所著《五经萃室记》,阐述了五经的重要性、宋代岳珂所刻五经的精致程度、散聚经历和五经萃室名称由来。炕屏前的楠木六屉炕桌,原来用于盛放岳氏版五经。
文房四宝与读书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展厅里陈列的宫中文房用具非常精美,引得观众驻足细赏。一件饰有云山水岸图案的红漆笔匣,里面装着50支毛笔,每支笔材质、装饰、笔头造型各不相同,笔管上分别题有乾隆在不同时期所撰咏花诗。
安徽巡抚朱珪向乾隆进献的仿南唐李廷珪墨,藏于特制的黑漆描金墨盒中。盒面正中题“泽古怡情”四字,表达了乾隆帝对于“还政”后潜心读书的渴望。橘色描金二龙戏珠纹蜡笺是典型的清代圣旨用纸,纸面绘有二龙戏珠图案,笔触灵动。古朴的端砚与精致的玉雕砚屏相配,尽显古人文房物事之考究。
令人称绝的还有乾隆御用的紫檀木旅行文具箱。这是一套箱装形式的组合文具,按动机关并将木箱整体翻转过来,便会转化为一张高40厘米的书桌。箱内置有布满层、格、槽的盛物盒,用于盛放各种文房器物,包括珐琅、漆器、玉器、瓷器等工艺精品,可谓一个移动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