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几件崇祯青花瓷器的文化联想(图)

几件崇祯青花瓷器的文化联想(图)

2022-10-10 13:13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几件崇祯青花瓷器的文化联想

明崇祯青花烈女图笔筒

几件崇祯青花瓷器的文化联想

明崇祯郭巨埋儿青花笔筒局部

明代瓷器的工艺技术高峰,按照明清两代研究者和收藏者的通行看法:青花,永宣为上;彩瓷,成化为上。这一观点延续至今,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由此直接影响着陶瓷收藏研究、博物馆藏品定级和艺术品市场的买卖。最直接的表现是,近年拍卖市场的明代天价瓷器基本上被永宣青花和成化斗彩占尽风头。2011年,香港某拍卖公司拍卖的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成交价高达1.68亿港元;2017年,香港拍卖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碗,成交价2.29亿港元;另一件让人惊讶的明代天价瓷器是众人皆知的鸡缸杯,成交价高达2.8亿港元。

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一直被人们稀罕看重的文化因素大体是:永宣之际明代已进入国力鼎盛时期,御窑初创,大量财力物力投入到瓷器烧制中,宣德八年(1433年)一次下单即达44万件之多,如此巨大之数量,自然会产生一批精细作品;成化时期,成化皇帝与万贵妃琴瑟相和,影响到宫廷瓷器审美与创作,炫目、明丽的色彩,玲珑小巧而又细腻精致的器形为一对恩爱情侣带来无限享受,因此,成化彩瓷之明丽、精细、小巧,基本上可看作女性审美的杰作。

全面审视明代瓷器艺术的发展历程,总括起来,永宣、成化瓷器强于明代其他时期的特点在于:工艺技术的讲究、胎体的细密、制作的精巧、画工的精细几个方面。但是,若论明代青花瓷器绘画技术之成熟、之美好,艺术成就之超群,当推崇祯青花人物故事类瓷器。

明代崇祯时期,官窑已废,大批窑工、画师流散于民间,为谋生计,他们以侍庙堂之绝技,奔走于江湖之间,为民窑的陶瓷艺术创作贡献才华。晚明之际,资本主义萌芽,中西文化交融加强,皇权松动,思想文化繁荣,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宫廷庙堂作品,更加自由、奔放和率意。此时,艺术流派在江南各地纷争蝶舞般涌起,以顾正谊、董其昌、陈继儒等为代表的华亭派;以丁云鹏、李流芳等为代表的新安派;以徐青藤、陈白阳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派;以陈洪绶、吴彬为代表的人物画派等,虽然兴起时间不同,但都从不同地域、不同侧面影响了晚明画坛,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崇祯时期青花瓷器的绘画创作。在创作题材上,此期青花瓷图案的选题不再受明代皇家思想的拘谨,相对自由地选取了人民喜闻乐见的各类民间故事、戏剧故事、传说等。

原国家文物总店藏崇祯青花烈女图笔筒,是这一时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作品。此笔筒芒口、砂底,作直筒样而微微束腰,口沿及底足上沿均阴刻花卉纹,具有十分清晰的崇祯青花笔筒的特点。笔筒壁面一周通绘盖将之妻的故事。画面主题绘盖国将军下马回家与妻相见的场景,妻子正当对镜理容,见盖国将军返家,而君王死难,当即指责盖国将军不仁不忠。画中盖国将军被妻子指责后,愤恨之态毕露,无地自容之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两个主题人物外,另有驭马之人及五花大马亦刻画得神情逼真、动态十足,其人物衣纹绘画用笔,洒脱干脆,与陈老莲笔法十分接近。整幅画面中房舍、桌椅、山石、枯树、新柳、云雾等,雄浑中不失雅致,精细中不失豪迈,复杂、宏大的场面只用青花一色书写得清楚楚,那翠蓝如羽的色彩,一观而使人心生波动。

原国家文物总店所藏另一件崇祯青花笔筒,描绘的是文王访贤的场景。画中文王宽依博带,背剑而立,一副天子驾临之势,对面姜太公赤脚袒臂,一手提鱼,一手举竿,相视而语,人物身姿虽然被故意放小,站姿也被作者安排成恭敬之样,但整体姿态看来,高士分寸不失,几分清迈自留。更为精到的是笔筒另面的山石与湖水,巧妙的结构安排,灵动异常的水瀑与水纹,对比分明的留白与重色等,一切安排、描绘得如此恰切、顺当。

另有一崇祯青花束腰笔筒,高度仅为16厘米,直径为10厘米,属于民间藏宝。虽然器形极小,其中图案却描绘了十分宏大悲怆的题材——郭巨埋儿。郭巨埋儿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讲述的是汉代一愚夫为孝双亲而埋藏3岁儿子的故事。这件青花笔筒所绘人物共6位,画中郭巨欲埋儿,妻掩面作泣,而双亲拄杖树下伸手呼号似作制止之状,画面精妙之处在于:郭巨所埋之儿未在场中出现,与一般话本、图书所见情况不同,另有一让人联想之处在画的后节,一着官衣之人手举折扇大腹便便地与另一农夫样人窃语。一方是穷困埋儿,无限悲哀;一方是大腹便便,冷言窃语,既见世态之炎凉,又见“野有饿殍,厩有肥马”的不平。一只小笔筒,不足半尺幅面,绘出史诗样巨大题材,这是明崇祯画家的神笔,也是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真实写照。(张习武)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