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 魏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艺术家纷纷用画笔记录这一伟大时刻,用高超的艺术创作讴歌新中国的诞生。
1952年,画家董希文绘制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009年,画家唐勇力以工笔画的表现方式创作的《新中国诞生》;2014年,画家李成民以油画写意的艺术手法创作完成《开国大典•人民万岁》;2021年,画家赵建成创作的中国画《开国大典》,都是表现“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刻的美术创作。这些作品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历史变迁的进程,在歌颂党歌颂祖国的同时,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表现“开国大典”主题的美术创作不少,但这四件作品无疑是颇具代表性的。
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不同的绘画视角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是天安门城楼向南看的平视观察视角,画面中天安门广场和大面积的蓝天白云占据作品近半空间。为了进一步拓展绘画视域,画家大胆取舍、打破透视常规,去掉画面近景位置的一根廊柱,以此拓展远景空间,使作品的表现空间更加宽广,展现出泱泱大国的精神气象。毛主席作为绘画作品中心人物形象站立在画面近中央位置,虽然只呈侧身,但是挺拔身姿与精神气度传达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精神力量。
唐勇力的中国画《新中国诞生》,采取了平视观看和广角摄像式的艺术表现手法。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长卷艺术表现方式呈现,画面中一字排开的众多人物形象均为正面站立姿态。人物形象虽有高低错落,但整体保持在一条稳定的水平线上,毛主席作为中心人物形象站立在画面居中位置。作品带有鲜明的人文审美经验,是从当下审美视角回溯历史场景的艺术想象和创造,更多带有理想的视觉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