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云烟散处飘天籁——故宫“中国书房的意与象”背后的收藏家项元汴(组图)

云烟散处飘天籁——故宫“中国书房的意与象”背后的收藏家项元汴(组图)

2023-01-16 13:06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赵柏田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少时临《三希堂法帖》,字没练成,却记住了“三希堂”,知道它是乾隆皇帝的书房,专为收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三件稀世珍宝而建。稍长,等到自己有财力购书了,被梁任公那一支挟带风雷的笔裹挟着,认定“饮冰室”主人的文章才是天下一等文章。那是1989年,先锋诗歌在县城狂飙突进的年头,我身边的诗人们都在忙着给自己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笔名,我却给自己的书房取了两个名字,“石屋”,“不名居”。当我以“石屋主人”的名号出现在县城文学圈时,收获到一连串鄙视的目光自然是意料中事。在张口“达达”、闭口“未来”的朋友们看来,这样一个抱着陈旧的文学观念的人,简直是个“古墓派”,不知从哪朝哪代穿越而来。我自不顾,还用毛笔张牙舞爪地写了这几个字贴在门上,很是吓退了几个找我来玩的诗人。我自称“小说与随笔作家”,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当然是自说自话,小说那时还没开写,发表的第一篇随笔叫《不名居随笔》,第二篇是仿俞平伯写秦淮河的《蕙江月影》。蕙江,是我家乡的一条河,又叫姚江。只是现在发表这两篇文章的报纸都找不到了。

想到我与书房的这节往事,是因为京中朋友介绍的故宫博物院去年的一个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县城少年的世界到底是贫瘠的,那时我们随世沉浮,竟然不知道书房就是一册打开的山河,书房,原是可以照见天地人心的。2012年,我忽起心动念,要以明朝嘉万年间邻邑嘉兴的收藏家项元汴的书房兼藏室“天籁阁”为枢纽,再结合同时代王世贞的“尔雅楼”、董其昌的“戏鸿堂”、冯梦桢的“快雪堂”,宁波范钦的“天一阁”,来写一册晚明江南鉴藏小史。原本是想徐徐展开一段晚明人的审美人生,由古物古心,见天地众生,三年拉杂写去,觅得十三颗记事小珠,有道是,“花是精华,人亦是精华,最为精华的还是那个年代成熟到了奢靡的物质和精神的种种”,集成《南华录》(七年之痒,又由“白马时光”再版为《极致审美》),对项元汴这个晚明鉴藏大家依然割舍不下,作了全书的开篇人物。我总以为,如果把晚明风雅比作一把折扇,那么项元汴就是其中的一根扇骨。

2022年故宫书房展上《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中的“炉、瓶、盒”三式》。王冠良 摄

皇帝的文具箱

当然也有遗憾,要是我刚开始接触艺术史的十年前就看到这个展,看到这些承载着中国文人审美意趣和生命热情的“意”和“象”,笔下的展开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吧。

譬如展览里那件“皇帝的文具箱”。介绍上说,这件制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紫檀木箱,是供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南巡途中一个随时携带的微型书房,可以将镇纸、水盛、笔架、砚屏等64件文房暗藏在箱格之中,搬出隐藏着的活动桌腿,再将木箱整体翻转过来,它又会变身为一张可供书写绘画的书桌。一个精力旺盛、勤于绘事,又对世界抱有无限好奇的皇帝,才会喜欢上这样一个小物件儿吧。之前我曾有留意,自从写《广志绎》的台州人王士性起,旅游就蔚成风尚,仕女游春,向来是入画的好题材,没想到这股风竟也吹进了宫廷,乾隆以巡视为名多次南下,不就是追慕闲适优游的江南文人生活么?生活在北方世界里,总会有一个氤氲之气弥漫的江南梦吧。

留有乾隆手泽的还有一方端石“霭霭融砚”。此砚规制是秦汉时期流行的平板砚,色紫,砚面光素平滑,简洁规矩。从砚铭后面的“雍正癸丑秋日 恩赐端砚 子臣弘历恭纪”来看,是雍正十一年(1733)皇帝赐给当时还是皇子的弘历的。弘历收到父亲赐砚欣喜莫名,写诗勒石于旁:“霭霭午窗明,融融御苑晴。恩波流浩荡,缃案沐光荣。雅致传端石,高标纪旧坑。一泓秋水澹,几片碧云清。入席添诗兴,开囊粲玉英。虬龙浑欲动,藻采自然生。学海惭无楫,心田勉欲耕。研精书史里,总是被生成。”事实上这方端砚也给弘历带来了好运气,获此赏赐不久,他就被封为和硕宝亲王,成为内定的皇位继承人。据说,端砚的原料端石,以产于端州(今属广东肇庆)斧柯山羚羊峡之端溪周边为最佳,人称“鱼脑冻”。同场展出的项元汴的一方端砚,应该也是采自岭南之地。此砚石质细腻,色紫黑,砚面受墨处平滑,砚堂宽阔,月形墨池,砚背为斜通抄手式,砚侧刻楷书砚铭“项元汴写山研”六字,气韵犹有胜之。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