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数字化时代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机遇。如何紧跟时代发展大势,运用数字技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楼向平积极建言献策,建议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体系、健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数字技术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赋能作用还应进一步深化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楼向平表示,紧跟时代发展大势,运用数字技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对“两个结合”的有力践行。但是,运用先进数字技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面临一些困难: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的融合亟须加强。传统文化数字化开发基础薄弱,文化资源数据平台服务能力较弱,无法将传统文化资源数据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不利于文化数字化生产力的发挥。
二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的市场体系需要加快完善。我国文化数字化市场起步较晚,传统文化数字化市场发展更加薄弱,文化数字化市场运作缺乏真正有核心竞争力、高水平的大型文化企业参与。
三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政策亟待完善。当前关于文化数字化的政策多以提纲挈领的思路为主,可操作、可落实的具体举措偏少。同时,监管类政策不完善。
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针对以上问题,为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价值、技术要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楼向平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培育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标识解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数据体系。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中的文化元素,按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象征符号要素等进行科学分类和标识规范,形成独特的文化标签。
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标准和标识解析标准,按照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的文化资源梳理,关联离散的文化资源数据,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便于统一性识别、低成本流通和规范化传播。
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算力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具备云计算能力和超算能力的一体化文化资源数据服务平台,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化内容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匹配交易、结算支付等服务,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业态的数据流通、资源共享,打破“数据孤岛”,让传统文化资源“流动起来”,提升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动能。
二是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政府在方向性、指导性、决策性方面的宏观管理,制定与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市场秩序、技术创新等市场化统一标准和政策。
打造以科技创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布局,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数字化文化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挖掘、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场景。
加快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现有公共传统文化场馆设施数字化改造,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基础。建设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元宇宙博物院示范项目,在河南、陕西等重要历史都城聚集地加强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技术与“文、商、旅”的结合,打造沉浸式数字化传统文化体验场,将无形的、抽象的、难以表达的传统文化有形化,丰富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提升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是建立健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产权和数据授权政策体系,充分保障开展文化数字化创新的市场主体的利益。
加大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力度,创设专项文化资源数字化改造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配套开发围绕数字文化产品创新的信贷产品,拓展市场主体数字文化产品创新资金来源。完善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数字化人才引入,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化文博人才队伍。
楼向平表示,我们要紧抓数字化时代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全新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