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走进张谊(组图)

走进张谊(组图)

2023-03-24 16:3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杨 先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往事如烟,40多年过去了。我和张谊是发小,也是上中学时的同班同学,因共同爱好,命运把我俩拴在了一起,在五年的中学时期彼此形影不离。除画风景写生,张谊从不迈出家门半步。张谊,性格孤僻,与事无争,少言寡语,善良,真诚,为人做事从无妄言。他执着绘画艺术,喜作诗,唱歌和芭蕾舞。

creguylh2e6glb7xnd.jpg

那时,我和张谊上中学。经历了文化革命,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以及复课闹革命。走进校园里,大字报满视野,我们被一道道大字报覆盖的纸墙所环绕着,这是个人心恍惚的年代,人和人之间怀疑、猜忌、恐惧,除此,人皆无所适从。我和张谊经常被派到学校兵团委员会写大字报,出兵团战地专栏,画宣传画,如果说后来写书法有点基本功,就算是那个年代打下的基础吧。电影《闪闪的红星》上映后,学校为了让每个师生都要学习红军战士潘冬子热爱党,与反动派作斗争的英雄事迹,就让我和张谊共同完成了高5米宽两米的潘冬子手持红缨枪的电影剧照宣传画,张谊主笔,我做助手,用水粉颜料画成的。复课闹革命不久,师生们还都在文革导致的心理变态中徘徊呢,学生总觉得上学真没劲,老师也觉得教课更没兴趣。对于我和张谊来说,画画或许是我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吧,写生能使心神与自然互动,能和天地往来,让压抑的心得以释怀。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上课前我和张谊商量好在课堂上一起捣乱,老师就会让我俩离开教室,以达到我们去画写生的目的。四十多岁的张尊路老师,个子高高的,脸色偏黑,操一口很重的南方口音,他教我们语文课,要求学生上课时不许说话,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许提问题。张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字,突然张谊大声喊道,老师!张老师转身看张谊,“您能把话说慢点儿,字写慢点吗?我们听不懂,也跟不上”,没等老师反映过来,我又说,“张老师,您还是用普通话讲课吧”。这时全班同学一阵哄堂大笑。我们坏了规矩,导致课堂纪律一时混乱,张老师一着急说话就结巴,你,你,你们俩扰乱课堂纪律,都,都出去。出了教室,目的达到了。我和张谊相视而笑,飞奔到家,我们两家各自胡同挨着,相距不过百米。我们背起画箱,骑上自行车直奔八一湖(玉渊潭公园)写生去了。

cregwj71cfpitlwlpa.jpg

(一)

1975年,我和张谊上初中三年级,学校为了积极响应让学生到边疆去,到最广阔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年的夏天我们班随同年级几个班的师生头一回参加集体野营拉练,步行到北京顺义县张镇张各庄村去学农。我们在炎炎烈日下又软又热的柏油路上面行走,每个人就像火炉上的烤馒头,我们的脸都被烤的通红。走啊走,总觉着眼前的路越走越远无尽头,抬头望去天越也来越高,蓝蓝的天上,飘着厚厚的白云,人走,云也走,就这样我们伴着歌声一路儿行,出发时同学们从学校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的行进在大马路上,当走出三十多公里的时候,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老师也走不动了,就让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同学们你挣我我抢的去截住顺路过往的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就一拥而上。我和张谊边走边看经过的桥梁、村舍还有觅食的羊群,路边一排排的大杨树,透过阳光一团团黄绿色的树叶在微风中闪动,明快的颜色在蓝天衬托下格外抢眼,在背荫处墨绿色的树叶呈现出冷暖变化的色彩,光和影形成强烈的反差,树叶缝隙间露出的天空是深紫色向蓝色过度的颜色,真是太美妙啦,我俩同时想到印象派画家,莫奈、梵高、毕萨罗。真想停下来画写生啊。一边走一边谈论着印象派,这时候,才发现周围的同学们都不见了,一眼望去空空荡荡的公路上左右两排高高的大杨树由大到小,从近到远直至消失,就这样我和张谊心不在焉的掉队了,也是最后搭上的一辆手扶拖拉机直奔张镇。终于到了我们即将接受再教育的广阔天地——张各庄村。看见了一望无际麦浪滚滚的农田。我和张谊被分配在宣传组,躲过了收割麦子的艰苦劳动。宣传组的任务是刻蜡版,油印简报,简报内容都是表扬同学们在劳动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好人好事,我们把印好的简报分发到各个班组,这就是我俩每天要做的事。这里的村民很热情,专门腾出正房给宣传组用,白天干活,中午休息都在这里,房间很畅快,抬头就能看见房梁上筑巢多年的小燕子飞来飞去,屋外院子中间的压水机压出的水清澈冰凉,甜甜的。一阵阵的炊烟从面前掠过,好香啊,这时候我和张谊都有种隐居林泉让人醉心的感觉。一天中午,我和张谊去画麦田。到了村外,我们一并坐在田埂上,这天,没有风,蓝天托着白云慢慢地移动着,向远看去,麦田好像一片绿色的地毯,阵阵微风抚弄着这片麦海,像波浪般的舞动着,在太阳烘烤下麦穗,随风飘来阵阵麦香,我看到张谊的脸上呈现出一对满心欢喜的酒窝,我俩全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染了,真的是一眼望去天高无限,地阔无边啊,树上阵阵蝉鸣若远若近,好安静的一个晌午。那天他画水粉画,我画油画。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写生作品《麦田》就完成了。又是一个晌午,吃过午饭正想躺下来休息,一只牛蜂在屋里乱飞乱撞,我和张谊分别用毛巾一通追打,只听啪的一声,房梁上的燕窝掉到了床上。还好,老乡没有责怪我们,说,这里是燕儿们认准的家,还会回来的。

70年代初,我俩就在他的家里共同临摹他父亲张文新的油画作品,一起画静物写生,一起研究张文新收藏的大量古典、前苏联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大师们的画册,尤其喜欢印象派,从中汲取养分。上学之余,我们一块儿去写生。张谊超人的艺术天才以及娴熟的绘画技巧和作品真情的表达深深的感染着我,才使我有勇气拿起油画笔画出第一幅油画写生作品,那时张谊16岁,我15岁。我们一起到八一湖(玉渊潭)写生,无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几年下来,积累了大批写生作品。这时期北京已经有一群小伙伴在玉渊潭写生,后来被著名画家何孔德先生誉为“八一湖画派”,我和张谊亦在其中。1980年的春天,在张谊的倡导下,我俩在北京木樨地一个建筑工地的楼群张文新借用的房间里,举办了主题为“春天的梦”艺术沙龙二人油画作品展,在空旷的房间墙面上挂满了张谊和我的油画写生作品,吸引了来自北京各个角落的青年画家们。张谊的画主要是从1975至1980年期间北京八一湖和甘肃兰州的写生作品,他的画影响着北京一些年轻画家们。此展分别是我和张谊的首次画展。

1975至1977年,是张谊画画最为活跃的两年,我们常在八一湖、紫竹院画写生。认识了唐平刚、李爽和一些我记不起名字的小画友,经常在自称“梵高画室”的唐平刚家里画素描,一起侃大山。有时还到李爽的家里去画画,张谊用油画棒画的《有阳台的房间》,就是李爽家。有一次在李爽家我画张谊正在非常认真画静物写生的情景,这是我给张谊画的唯一的一张画像。

40多年后,据当年“星星画会”创始人之一的李爽在她的《爽》——七十年代私人札记一书里讲述回忆她如何被张谊油画作品所吸引以及后来两人所经历的恋情故事。1975年夏天,我和张谊坐在紫竹院公园的湖边画写生,身后围了好多人观看,当我们画完画,收拾画箱时才发现一直站在身后的女孩儿,她自报家门叫李爽,1974年开始学画色彩,看得出来李爽酷爱油画,一意要和张谊学画油画,李爽初见张谊算是一见钟情,后来张谊和李爽曾骑自行车到很远的地方十三陵画写生。

张谊崇尚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去寻找千变万化的信息,自然能给他带来无限的生机与联想,生命处于瞬息万变之中,哪怕是短暂的,它所呈现的情味也是千差万别的。他总是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画画的过程既没有设计,也没有预想的结果,他的画无法复制,每幅写生作品的产生也是创作的结果,他会引导自己不断地往心里深处走,一幅画的好坏真的取决于作者心灵的走向。他把真诚,率直的情感,写进他的每一幅作品中。几十年来,他的作品总是深深地触动我的心,吸引着我走进他的世界。每当我翻开他的《从春天走过》油画作品集,看着40年前我俩曾一同在玉渊潭写生时的一幅幅画时,此情此景又一次浮现在眼前,我的心不由自主的跳动起来,眼泪也随之滑落而下,从张谊的一幅幅画里我能听到他的声音,感受到他的呼吸。张谊的油画《落日》、《阳光》、《北京,1976清明》、《春天要来了》、《杨树林》、《春天的河》、《秋景》、《枫树》》、《冬》、《北京紫竹院的傍晚》等等都是我和张谊一起去画的写生作品。他的《杨树林》是一幅受印象派色彩影响,表现很成熟的作品之一。1976年8月,正值盛夏,这是晴朗的一天,下午4点多钟,被阳光普照的八一湖北岸的杨树林,茂密的叶子泛着金黄、浓郁而旺盛,巴掌大的叶子像千万把小扇子,为我们遮住了炎热,带来一丝丝的清凉。张谊手持画笔,以有节奏和飞旋的笔触在调色板和画布上跳跃,犹如在钢琴键盘上弹奏赞美《杨树林》的乐曲。他精准的把握色彩冷暖和虚实变化,下笔毫不犹豫,笔速快慢恰到好处,使画面自有一种秩序在。面对这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张谊仿佛用心在说:是不是我的忧愁粗壮了你的枝干,是不是我的快乐繁盛了你的绿荫。杨树林啊,我想做你的一片叶子,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我宁愿被风吹起,像高飞的云雀在蓝天上自由来去,既是寒冬把我蚕食,我也会坦然落叶归根。

1981年5月2日是我结婚的日子,张谊一大早便在我家院外和我的亲朋好友们等候迎新,我看见他首先点燃放响了鞭炮,婚宴上他高歌一曲《牡丹之歌》,在一片喝彩中,我和张谊拥抱。日后他的母亲对张谊说,你都没给你的老同学送贺礼就好意思参加婚宴啊,张谊无语,我说,张谊真情的歌声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那时,张谊已在病中。

cregxgnhtxizjcyp3a.jpg

(二)

张谊画画重在技巧,他熟练的把控色彩关系和运用有节奏的笔触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画面效果犹如一首首乐曲中跳动的音符,起落自如,笔笔皆是,若缺之或多之一笔则之全然不是。张谊画画很“经济”,也就是说能从简单里看到丰富,从少里看到多,但不是表面的多。换句话说,就是简单里有东西看,他的画充满了诗性,这种文学性表达,好比人在愉悦中的欢笑,在不幸中的痛哭,在愤怒中的大骂,在沉默中的期待,这一切构成张谊作品深刻的艺术内涵,直慑人心。或许从那一时刻起,张谊已经开始了搭建心中的“艺术天堂”,他乐此不疲,独行在朝圣的路上。

他的父亲张文新曾想把张谊带到美国留在自己的身边画画,希望年轻的张谊,跨越疆界成为国际性的画家。可是张谊一意坚持留在他所熟悉并深爱的祖国。于艺术不问东西,张谊艺术当属全人类。

1977年我和张谊分别在部队服兵役。在我和他唯一的一次通信中,他向我吐露出更多的无奈以及情绪的压抑,随信有一寸黑白照片,照片背面写着“给朋友杨贵先(我曾用名),小谊1977年11月”,并附散文诗一首,《春天的梦》:

当我在寒冷中睡去,

我梦见春天的到来。

风雪把我从睡梦中吹醒,

我却不想睁开眼睛。

我宁愿用冻伤的心,

去换一个春天的梦。

这封信传递出的信息使我不安,不知发生了什么,甚是担忧。两年后,我俩先后分别从部队复员回到北京。我从他在部队时所画的肖像以及风景作品中似乎隐隐约约感觉到他的心受了伤,伤得不轻。一颗纯净的心被伤害,真情被扼杀,重创之下,张谊病倒了。现实与激情来得都是那么的真实而残酷,张谊用油彩开始为自己疗伤,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默默地去编织春天美丽的梦,将真情毫无保留地全部融入在油画作品里,这是他绘画风格转变的第二阶段。真诚,是艺术家的品质。我认为那些大艺术家的疯狂、执着、痴迷、怪异、孤僻、孤傲、自闭、放荡不羁甚至变态等等行为可能正是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这些艺术品产生的根源。每一张新画的开始,就是一个新生命的蜕变。作为一个画家,一辈子都要保持一颗敏锐鲜活的心,张谊就是这样一位敏锐、鲜活又极具表现力与创造性的画家。他一直在疯狂的创作,每次看到他一批新作总是很感慨,作品多而好,深沉、浓郁、遥远,让你走进去,不自觉地,探秘他所感受到的生活、自然与情感,孤独与悲伤,诗意与浪漫,以及思索与激情……他的画,个性鲜明,刚性的笔触却不失内在的柔软,他的创造,好像与他人无关,却满是性情和对生命的感叹,呈现出他的精神世界,这些画能让我感受到轻音乐般的节奏和韵致,在张谊画前,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大美,勾魂摄魄。是一首首痴情幽怨的生命颂歌。作为一个画家,能从现实与技法开始走心的画画,达到技法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实为难能可贵。张谊已从概念与框架中脱离出来,找到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绘画母体,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传达自己所感悟的精神世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灵魂画家。

creh0184vgnydrfdbd.jpg

                  (三)

张谊创作作品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让精神与现实相互转化,具有当代艺术的绘画气质。他对一草一木发乎真心地喜爱和细腻观察,通过对心灵的修炼和内省,使自己的创作作品更趋向于审美的境界。在绘画精神上,不同时代绘画的精神走向不同,明白什么是理性和秩序才能够更明确地向前走。无论写实还是表现,象征或者抽象,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或许在张谊的精神世界里,已将自然科学、哲学的观念融入绘画,成就了属于他的精神体验,继而演化成他的生活态度。他的整个生活状态呈现出对艺术化和人文化的倾诉,而这种心境和气质,始终贯穿在张谊的艺术创作作品中。我和张谊都极为推崇印象画派,也许是梵高或塞尚带他走进了现代主义,塞尚探索的正是以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表现本质。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时为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放弃个体独立和真实性。画并不是真的,而现代主义是主观处理的自然结果,他从自然中拿自己需要的东西,离开拘泥的细节,画面的秩序是在模仿自然的关系,使画面的各种因素获得和谐、概括和加强,直到他们脱离了你独立存在。这些精神体现都在张谊后期作品里得到印证。他把精神领域里发生的一切进行重组,以超乎常人理解的色彩和线条,使表现形式发挥到极致,用最新的视觉语言来展现它,写实或抽象,呈现出超越时空并让人叫绝的写意精神。

艺术家创造艺术品是上天赋予他们的天赋。流传于世的这些艺术品能让我们对人类自己内在的人性、灵魂深处的东西及间接对历史文化的发展、传承的了解,不光只是对“真善美”的理解和欣赏。至于为什么许多大艺术家的人生一定要如此扭曲而后才出大艺术品?也许是上天故意的安排吧。“英雄莫问出处”。这艺术品大概也是如此吧 !

2017年9月的一天,张谊在妹妹家忽然给我打来电话,“我想和你在一起画画,告诉我什么时间,”他语气坚定,毫无犹豫也毫无商量。瞬间,他的话似乎把我带回40年前我俩一起画画的情景。一起画画,和以前一样,这也是我的愿望,“你等我几个月就退休,我们可以每天都在一起画画”。我回答也是肯定的。不料,三个月后张谊仙逝,走的如此匆忙。我不再悲痛,我想,天堂在召唤,或许这是他的快乐。他给我留下的全是回忆。

尼采说,人之伟大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的,人之可爱在于他是一个过渡,而不是一种消亡。我想,他更像一座桥,使艺术通向未来,源远流长。

我坚信真情的艺术会是永生,张谊犹在。

写在2019年清明节

 cregztst44vmng99pv.jpg

杨先简介:

杨先(曾用名,杨贵先),1958年3月生。中国当代新写意画家。曾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国礼画家,《中国工会》英文杂志主编兼美术编辑。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中国画大写意山水、人物、花鸟。2010年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杨先艺术工作室。2018年在晶龙集团工业园区建立杨先艺术馆。2000年荣获文化部人才艺术中心、世界华人艺术展组委会授予的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优秀艺术家称号。


作品欣赏:

creh0z6511abmk0kve.jpg

creh1v2gc4u9jxk5mi.jpgcreh15gpfrec5eyipw.jpg

creh2ew859wumzsjic.jpg

creh2y33lyg8kk9e2v.jpg

creh30qg0hm9qi6sn9.jpg

creh32uq1ziirpoxt2.jpg

creh35w4opvo36nbo7.jpg

creh39zw4e4pznfgty.jpg

creh3cv51p0oj1ghrd.jpg

creh3f6qg128jbjqya.jpg

creh3gybqc9agnhjty.jpg

creh3iwc8t13egbtsg.jpg

creh3t542mrsfo8emk.jpg

creh40yoaky2g47fxm.jpg

creh4353zokymoapt8.jpg

creh45cwg6ivfhnzmj.jpg

creh48gowcydy33ehk.jpg

creh4clbrnau9wkhzj.jpg

creh4fkptkpuu2u0qv.jpg

creh4hk55dmlazz1wx.jpg

creh4mi20wl2zofhjw.jpg

creh4tkbcs0sozo0ml.jpg

creh54cdbkwwdzpnvn.jpg

creh56r6lc61u3xogm.jpg

creh58wuk8hmcgrhca.jpg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