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夜航(中国画)李斛
1937年,于国立中央大学任教的徐悲鸿,随学校迁址去往重庆,此后全面展开了他的中国画改良实践,致力于培养和储备美术人才,大力推动抗战时期美术创作基地的建立。
1939年春,林风眠由昆明入重庆,于次年11月应邀发表演讲“抗战与艺术”,并在市郊南岸大佛段的独居时光中潜心艺术探索,开启了自己的彩墨画创作之路。
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定居重庆,创作出一批豪迈雄浑、墨气淋漓的作品,此后凭借气势磅礴的傅家山水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会聚了一大批美术界的名师大家,陈之佛、张大千、吕斯百、庞薰琹、吴作人、冯法祀、
李斛等深刻影响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艺术家皆有着一段属于自己的重庆时光,涉及他们艺术创作的奠定期、转折期及巅峰期。
人们不禁要问:群星的会聚对于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及艺术家个人的创作之路有何影响?在时代的洗礼与地域文化的滋养下,艺术家们的创作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正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美术在重庆(1937—1949)”展览,或许能从110余件美术作品及众多相关展品中找寻到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