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吕纪 《四喜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宫廷画家通过应征、应试、举荐等方式招徕入宫,侍奉于皇家画院。皇家画院的萌芽或可追溯至汉明帝时(58—75)设立鸿都学开辟的画室署,唐代集贤殿书院下所设的画院和唐玄宗时(685—762)的翰林院,五代后蜀明德二年(935)始创“翰林图画院”,宋代沿袭之并命名为“翰林院图画院”,至宋徽宗时(1100—1126)达到巅峰的“画院时代”,明代(1368—1644)有文华、武英、仁智三殿,清代(1644—1911)有画作、如意馆和画院处的建制,都为御用画家提供了场所、头衔、俸禄,使其专注作画。此外,供职于朝廷具有艺术才能的大臣,偶尔也会奉诏作画,或适逢节令,大臣们亦呈画以贺。这些宫廷画院编制内外的艺术人才,不论其平时的绘画面貌如何,一佚为奉呈朝廷之需,其画必循院体标准,以适宫廷品位。如展览中以界画著名的宫廷画家袁江(1662—1735)展现了其平常的写生花卉;高其佩(1660—1734)为康熙雍正时期的朝廷命官,素以指画闻名,但当他敬呈绘画时,也一改常态,而循院体,并恭谨地写上:“臣 高其佩画”。曾经独掌清政四十七年的慈禧太后,自光绪中期(约1899年左右)开始,对花鸟画倍感兴趣,除自己学画外,还在全国寻找代笔,展览中的缪嘉蕙(1875—1908)即慈禧太后当年最宠爱的三位女代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