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椿先生是淡泊荣利对艺术孜孜探求却又深藏不露的画家,开始认识他始于2000年开始对林坑的关注与2001年两人在不同的方面共同为林坑山地型古民居的挖掘利用忙碌奔走,读他的画是需要用心灵去感悟,而不是用肉眼。
知悉赵瑞椿先生已经于月前离去,心里一直还无法接受,也许是与赵先生过于熟悉,交往交流的一幕幕霎时跃上心头。
著名版画家赵瑞椿先生
彼此认识到熟悉已经20多年,当时他带学生赴永嘉写生,偶然目击林坑山地型古民居,便画了一组碳素铅笔徒手画,我于2000年2月26日应邀赴黄南乡主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时黄南乡政府领导非常热情地带我去实地参观林坑,同时提交了一份要求县里支持经费建造厕所的报告,说是建厕所以方便来林坑采风写生的美院师生。我返回县城之后,连夜撰写了《林坑古村保护利用的几点建议》。当我将乡政府的报告递交时任永嘉县政府县长葛益平,得到了葛县长的高度重视,过了几天他叫我到办公室,说:你呈交给我的乡政府报告,我看了,也去实地调研了,觉得乡政府的工作思路非常实在,经费我已经批了,15万元,以后若是需要可再给。而赵教授于2000年夏天带学生去楠溪江林坑写生,.当时他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他脱口而出:林坑无疑是一处画家诗人寻找灵感的地方,我们不需要再找其他地方了,因为我苦苦寻觅了二十多年,这里能激发我创作的灵感,能画出好画来,这是我长期艰苦寻找的结果。赵先生于是静心完成一组六幅林坑山地型古民居的钢笔画,并决定提笔给时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写信,呼吁尽快保护和开发这个宝贵的宝贵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落。2001年3月2日,温州日报刊出他的《永嘉古村处处画》一文。3月通过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致信永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求保护性利用先祖所留给我们的传统建筑村落的信转到了我手上。而当时永嘉县委县政府领导对陈教授转过来的赵瑞椿先生信中所提建议也是相当重视,后来在启动林坑古村落保护利用是时,充分尊重与吸收赵先生的意见建议,并聘请他担任顾问。后来赵先生坦言,之所以不是自己直接致信,主要是担心自己人微言轻,在当时的永嘉也许没有人认识他,也未必会重视一个普通美院退休教授的意见。
《黎族的收获》黑白木刻(尺寸不详)1963年 赵瑞椿
随后,赵瑞椿先生将自己的林坑写生钢笔画,连同陈国浩、金超英夫人钢笔画印制了500套明信片,分寄全国各美术院校和有关单位,并作为宣传资料在7月2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暨温州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分发。在7月25日与会领导专家嘉宾赴林坑实地观摩考察时,赵先生又临时充当义务讲解员。时任国家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欣然留题:楠溪江畔多名胜,山居最好是林坑。
赵先生说话非常坦率与直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绝不拖泥带水、绝不掩饰做作。一次我在交谈中提到,自己写毛笔字感觉有时候手会比较累。他马上纠正说:不对,写毛笔字应该不会累才对,每次看到笔墨落在宣纸上,都是一次非常愉悦的享受过程,你要享受写毛笔字的过程。每次与赵先生聊天,他总是非常用心用情地与我交谈,所谈大都是关于楠溪江传统文化村落、所认识的永嘉山底热情淳朴的村民、自己的版画磨漆画水彩创作及恩师陈垂平、李桦、古元、彦涵、黄永玉以及温州籍画家蔡景楷、陈天龙,等等。其中与我聊得最多的是他在1998年10月中旬赴意大利观摩学习三个月,在弗洛伦萨美术学院画廊弗洛伦萨对着大卫的雕塑写生的经历,他说他每天在大卫雕塑前研究、临摹,坚持了一个多月,完成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原作素描(140mm*82mm)。赵先生临摹《大卫》雕塑作品专注的神情与专业的技艺被工作人员报告给了弗洛伦萨美术学院院长,弗洛伦萨美术学院院长亲自出来接见他,并说:赵瑞椿先生对大卫雕塑的痴迷临摹,这在弗洛伦萨美术学院建院以来尚属首次,而对赵先生训练有素、严谨扎实的素描基本功已经久违了。
《归来》黑白木刻 37cm×24cm 1962年 赵瑞椿
赵瑞椿于1935年出生于温州五马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铜版画系。在中央美院读书期间,师从韦启美、李斛、靳尚谊、侯一民学习素描,师从李桦、古元、彦涵、黄永玉攻创作,在造型基本功和创作两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赵瑞椿擅长多种版画、水彩画、磨漆画和速写等。出版专著有《木刻技法初步》、《素描基础训练的步骤与方法》、《网版技法》、《论绘画速写》、《版画教学结构初探》等。木刻作品《归来》(1962年)、《亲爱》(1980年),铜版画《永远的微笑》(1995年)列入中国百年版画大展及画册。赵瑞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广州画院国家一级画家、艺术指导。
记得大约在2007年,赵先生一次来电,说有个事情想与我商量一下,让他夫人秀英女士来找我,看看是否能帮得上忙。原来是她夫人以前在温州四中工作,当时学校给他们分配了一套房子。后来由于单位来了一个年轻教师,因为要结婚没有足够大的住房,于是她与赵先生商量,由于赵老师当时在外地工作,考虑到年轻教师要结婚需用,于是将套房暂时借给该年轻教师权作婚房,而自己搬进了该年轻教师之前居住的单个房间。赵先生退休后回温居住,原本希望该年轻教师会及时归还之前暂借居住的住房,谁料该年轻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公房,遂一直强占着该住房,甚至连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由于温州四中的管事者碍于面子,不敢出面协调,赵老师想是否通过市教育部门出面协调解决。我了解了事情原委之后,觉得解铃还得系铃人,建议再找当事人沟通,同时也考虑到赵老师东南大厦的房子如果不考虑创作,作为住房已经绰绰有余的,只能劝导他“吃亏是福”,好人自有好报,当然有时候不一定是即时报或现世报。当我与赵老师当面交流对该起事件的看法时,赵先生显然有些激愤:这年轻教师一说起来反而更加有理,显得我们当初将房子暂时借给他居住反而是我们错了,看来这世道是好人做不得。
《李桦老师》黑白木刻 32.5cm×22cm 1979年 赵瑞椿
2010年前后,赵老师觉得自己行走变得有些吃力,似乎有一条腿行走不是很灵便,他说自己腰椎不好,情况有些严重,一些朋友建议他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且说:上周在永嘉林坑碰到了上海画家张迪平夫妇,她说自己也是腰椎不好,如果不做手术,浑身疼的受不了,因此她的意见是去接受手术治疗。我还在犹豫自己要不要也接受手术治疗,想听听我的意见。我直言相告:脊椎相关疾病,手术治疗或封闭针都不是治本的方案,建议用传统中医治疗。他深表赞同。
一个周末,我抽空开车带他去看一位中医朋友。他让他夫人一起去,我开车。朋友为他把脉之后坦言,说赵先生有多年留下来的旧伤。赵先生觉得非常吃惊,说自己一次去九十年代去贵州体验生活时,一次不小心从从高处摔下来,是有受过伤,只是当时年轻,在医院里简单治疗之后也将没有当回事。说明中医生把脉还是比较准的。于是我朋友给他开了处方,并且交代自己药房为他煎熬了一个疗程的中药。赵老师说,中药很难吃,但是一想到这要吃下去,身体就会痊愈、腿脚就会恢复,哪怕是再难喝也要喝下去。一个疗程的中药吃了,没有任何效果,于是赵老师接着让我朋友开了第二个疗程的中药,后来又吃了第三个疗程的中药。于是,赵先生忍不住来电告知:你的中医朋友很用心,我也知道有些人对一些药物不敏感,但是有个事实我必须告诉你,至今我已经连续坚持吃了三个疗程的中药,怎么就没有一点儿好转的迹象,我决定不再吃下去了。然后告诉我说,老友沈克成也很热心地推荐了一位针推医生,想去试试看,估计我这是多年积累的痼疾,一下子也很难根治,如果能稍微缓解痛苦也就可以了。
2012年前后,当赵瑞椿先生“闭关”八年完成18米油画长卷《永嘉旧事》之际,我第一时间在温州晚报发了一条消息,这是最早披露他油画细密画长卷的报道。2012年5月10日至12日,浙江美术馆展出了该油画长卷。在与赵老师深入探讨交流之后,我撰写了《永嘉旧时画中忆——记赵瑞椿油画细密画长卷》一文并在浙江日报文化版刊发,由于版面所限,彩色插图只截取了长卷的一个片段,未免有些遗憾。浙江日报刊载的文章如下: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赵瑞椿先生历时八年精心创作的油画细密画长卷《永嘉旧事》布局恢宏、层次丰富、画面生动,用写实的风格,突出反映了永嘉楠溪江沿岸自北宋以来的风土民情,描绘楠溪江古村落的秀丽清明山水和晴耕雨读的生活场景,“画虽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画面清静无尘、清雅脱俗、清新和谐,自然美与人文美在创作者独到的艺术审美视觉和细腻的表现手法,使观者读者情不自禁地融入其内,平面的静态画面达到了三维立体的动态效果。
《永嘉旧事》作为一部气势恢宏的现实主义作品,富于历史的沧桑感与时代的现场感,这是赵瑞椿先生倾其一生的作品,将他对楠溪江的一切感情均蕴含其中。该长卷作品长1800厘米、高84.5厘米,上面除了静态的山水、民居之外,画面中活跃着374位人物、139头(只)畜禽、113只飞鸟,将赵先生理解与记忆中的永嘉山水、民居建筑与人类生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平面的画布形成了立体的效果,蓝天、白云、青山、险峰、瀑布、村落、绿树、集市、人物、牲畜、家禽、飞鸟、水塘、石墙、花窗、农家生活场景------画风细腻,生动传神,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色彩鲜丽,场景鲜活,反映了楠溪江沿岸千百年来耕读传家、与世无争、安居乐业的环境。赵先生将楠溪江古村落与山水的精华整合在画面上,如苍坡溪门、望兄亭、水月堂、太阴宫、仁济庙、笔街、宋代古柏,芙蓉寨门、芙蓉亭┄┄而画面上,374个人物姿势、表情、面貌各异,或劳作,或洗涤,或蹲坐,或歇担,无不栩栩如生。画面穿越时空的界限,从唐朝末年到当今,艺术地再现了楠溪江古村落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轨迹。
《女民兵》黑白木刻 24cm×45cm 1981年 赵瑞椿
赵瑞椿先生对楠溪江是充满深情的。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在楠溪江枫林度过了难忘的童年,艰苦的岁月,是楠溪江给了他欢乐、希望。他说,“如果没有楠溪江逃难生活的美好记忆,就没有了孩提时代一切田园生活的幸福和欢愉,是楠溪江拯救了我幼小的心灵。”光阴荏苒,当年的小孩子已经是满头银丝的老人,而楠溪江成了他回忆童年生活一个最美好的片段,也是启发赵瑞椿先生艺术思维的摇篮。
创作楠溪江长卷《永嘉旧事》源于十多年前赵瑞椿先生与林坑古村落的无意间的邂逅。那次,多次去过楠溪江的赵先生带一批学生去楠溪江源头一带写生。人类生活、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林坑山地型古村落使赵先生一见如故。赵先生觉得林坑是艺术美学家寻找灵感、考古学家研究历史、人文学者研究民俗的好地方,也是从事美术、摄影、影视艺术创作的一个十分理想的艺术教育基地。赵先生非常珍惜自己与楠溪江山水的情感,带着温州人特有的山水情愫与审美思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精心描绘楠溪江山水之美、生态之美。
赵老师说,楠溪江的山水是充满灵气的,随处都可以入画,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从什么角度,坐下来就可以画,继而开始与山水之间的对话交融。他在倾心作画的时候,他与楠溪江的山水一起成了精美生活的画面。楠溪江的田园风光与抒情柔美的感觉直接滋养着他的审美取向甚至左右着他的创作思想,一直以来,赵瑞椿先生每年都会去楠溪江寻找灵感。在赵瑞椿先生的眼里,楠溪江太美了,以致于他常常感到要正确地反映它,都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更不敢去抽象它,所以才想到了运用油画细密画的风格,要创造一幅史诗般、场面恢宏的历史民俗画卷,尽力细腻地表达他对楠溪江生活的热情和挚爱。
油画长卷《永嘉旧事》局部
《永嘉旧事》长卷的画题原先是《苍坡风情图》。苍坡是楠溪江中游一个小小的村落,是一个按照阴阳五星、文房四宝规划布局的好不起眼的地方,唐代末年,唐王的一支后裔为避战乱,从遥远的北方长途跋涉来此定居。考虑到以《苍坡风情图》为题是否会令人费解,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改名为《永嘉旧事》。该幅作品的主题是“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人与生活场景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借用唐王后裔移民定居楠溪江的这样一个历史事实的展开,意在表现移民们在和谐氛围中创造自己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在全身心创作楠溪江长卷《永嘉旧事》的七年零八个月中,赵瑞椿先生基本上谢绝无谓的应酬,几乎处于与外界隔绝的“闭关”状态。拿赵先生的话,“画室是画家的创作天地,是画家寻找创作灵感、发挥才华、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许多画家的画室一般不接待参观者的,因为外人对于创作中的作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表情都将影响作者的创造力。”
赵瑞椿先生说,艺术创作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深思熟虑,需要慢工出细活。不仅是作画,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要沉下心来、静下心来。他创作《永嘉旧事》油画细密画长卷也是这样,前后花了八年时间。这种执着、这种毅力,及个中的甘苦,非我们一般人所能理解、所能想象。为了创作《永嘉旧事》,赵瑞椿先生先后去过6个省几十个地市所在地或乡镇、农村。北京天坛,山西五台山、应县,湖南衡山、张家界、凤凰,福建泉州、惠安,贵州岜山村,浙江天目山┄┄永嘉是常去的地方,碰到创作上的难题,就立即到生活中寻找灵感与解决方法。该幅作品的画布采用黑龙江一家专业画布厂生产的纯亚麻布。该幅作品采用油画细密画的手法进行创作。油画细密画是现实主义绘画发展起来的分支,以小巧精细著称,也可以俗称为油画工笔画。
人物形象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在爬山涉水的艰辛历程中,赵瑞椿先生一共搜集了一万多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而如何让370多位人物活跃在多变的生活场景之中,而又要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病,赵瑞椿先生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到生活中去寻找,将生活中的一点点感悟都有机地融入创作之中。赵瑞椿先生长期从事版画艺术创作,形成了一种理智思考问题的习惯,自始至终保持着一场冷静的激情,明确自己的艺术追求,绝不赶浪头随风倒,绝不做墙头草随波逐流,绝不脱离现实生活。赵瑞椿先生说,不论是科学研究或艺术创作,必须要有修行者的虔敬之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抱有敬畏之情。有了修行者的平和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油画长卷《永嘉旧事》局部
当赵瑞椿先生历尽艰辛,最终用朱红油画色在整画的右下角签下自己名字和年份时,终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朱红的签名包含着两层意思,用“Rui”是“瑞”字的拼音,接着写“椿”字,表明了他“中西结合”的艺术主张,这也是对他模仿自己启蒙老师陈垂平在作品右下角用朱红色签字的做法,意在表达对恩师的深深缅怀与无尽思念。
后来赵先生将油画细密画长卷《永嘉旧事》复制了多份,送永嘉县苍坡村太阴宫展出的同时,分赠业界朋友与同行。他赠送了一册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油画长卷永嘉旧事》,并钢笔在扉页工整地写上“请胡念望先生教正 赵瑞椿 二0一三 癸巳七月”。2013年9月6日在温州博物馆举办赵瑞椿油画长卷《永嘉旧事》专题展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2016年赵瑞椿先生八十大寿,在温州书画院专门策划了一次个展,与我合影留念,并赠我一册《赵瑞椿八十》大型画册。他说,已经将整理自己个人作品170余副,拟无偿捐赠给母校中央美术学院,这在中央美院毕业的学生历史上还是首次。
后来,我每年都要几次探访并与之交流。他看到我总是一脸兴奋,感念于我的张望,把我引入个人小房间,与我倾心交谈。并且在我告辞出来时,他总是稍显吃力地拖着一条腿,步履蹒跚地送我出门。2015前,我曾经想邀请赵老师为我卧病在床的父亲画一幅肖像画,赵老师未加思索便答应下来,只是说要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亲自跑一趟永嘉。由于父亲于2016年元旦溘然长逝,该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2022年12月24日开始,我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在家里静养了十几天,核酸检测转阴之后就匆匆忙忙奔赴山里,终至没有再去看望,而从心里一直惦记着他,总想抽时间再去探望,谁知竟然错过了再次见面的机会,成了心头挥之不去的永久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