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长三角艺术管理教育联盟大会海报
中国美术学院打造艺术管理专业中国特色,努力构建“国美模式”。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单增介绍:“我们主要通过艺术管理、艺术教育、艺术鉴藏三个专业的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从课程板块来看,整个学院设置含有基础课、专业课、下乡实习、各类项目实践(包括专家学者的系列讲座)及毕业设计等多个板块,丰富而全面。在主要框架下,同时提炼一些核心课程,比如通过打造‘金课’、线上线下融合的管理模式以及聚焦艺术管理和各个门类之间的关系,并联动院校之间的合作,特别是长三角地区院校的有机合作,来推进社会艺术机构和管理一线的专家学者与课程联动。”
据了解,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于2018年第13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年会上提出“艺术管理共同体宣言”,并于2020年发起成立“长三角艺术管理教育联盟”。作为长三角地区艺术管理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机构,该联盟通过区域艺术管理教育集群与创新共同体的打造,对接“内循环”大势,突破地缘、文化、城乡和行业藩篱,以互联互结的智慧,搭建长三角地区艺术管理、美术教育领域人才、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艺术管理教育和发展立足于实践,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求,各院校结合自身优长,以艺术学的学理性和管理学的实践性作为自身的定性标准,形成了发展向度。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成立视觉艺术管理专业的艺术院校,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策划与管理专业经过20年的摸索,逐渐由学科导向转为需求导向,以“立足西南,聚焦当代,介入现场,服务社会”为主要专业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批评与策划、艺术博物馆、艺术机构、艺术市场、艺术媒体、创意产业等方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依托自身的学术传统——当代艺术创作与批评实践相结合,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策划与管理专业突出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的优势,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策划与管理系主任李庚坤说:“学院对于策展和批评的保障是非常充分的。新老校区都有丰富的美术馆展陈空间,专门用于教学和学生们的策展实践,除了现实空间之外,我们还积极强调数字化转型进行虚拟策展实践。”
从文化事业还有相关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面向世界,以包容、开放、积极的态度,开展艺术管理工作,是我国艺术管理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这两个重要的方向,使得视觉艺术管理专业有了新的抓手。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艺术管理的培养方向上,围绕 “新海派”美术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和社会实践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养。他们不仅联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大学博物馆,以“艺术社区”为课题展开跨学科合作,还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展“文教结合”,建立艺术管理教学实践基地,成立“上海美术馆学研究中心”。据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刘国伟介绍,近三年来,吉林艺术学院视觉艺术管理依托吉林省当地的文化资源特色做了三个方面的拓展:一是将把展览活动策划工作室搬到服务地;二是开展了艺术乡建活动;三是实现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拓展。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近年着力构建“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提供支撑平台与配套设施。目前学院拥有“艺术创意与策划实验平台”和“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类)保护与研究实验中心”。谈及未来发展,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表示,在新文科建设和文旅融合的时代趋势下,我们将扩大艺术管理学科专业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扩大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及自然科学的互通,扩大与文化旅游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开拓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为特色的艺术管理教育发展新模式,扎根山东、面向全国,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艺术管理学科专业。
“艺术管理学科的未来在中国”的观点是余丁2014年在法国马赛举办的全球文化管理大会上提出的;2017年在欧洲文化管理教育联盟25周年大会上,余丁又向参会的200多位专家提出,在多元文化格局下,应该关注“一带一路”倡仪将给全球艺术和文化管理教育带来的影响,并再次预言未来10年,艺术管理教育中心将会转移到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各院校艺术管理教学实践的不断开拓推进,这一论述正在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