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著名画家李兴无专访(组图)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著名画家李兴无专访(组图)

2024-01-10 09:5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李兴无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简介: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

本硕博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曾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教授和卢济威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柏林工业大学和斯特加特大学访问学者。

历程:

在建筑师生涯之余醉心于书法和绘画,2000年开始转攻国画中的抽象山水。

书画专著《笔墨与空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绘画与书法专辑《中国当代艺术家系列画集﹒第三辑﹒当代水墨/李兴无》及《当代书法/李兴无》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

合著《王秋野独自倚楼》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举办多场书画作品个展及联合展。其中包括:

“学院中的学院—上海高校教师艺术邀请展”(2010);

《见山》水墨展(2015);

《•字,在•》书法作品展(2016);

与艺术家吴刚《非山非水》双人艺术展(2019);

在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市中国书画双人展(2021)等。

联合时报刊文介绍其绘画艺术:《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李兴无山水画的笔墨与自然交融》。艺术评论家项丽发表评论文章《山水入兴无,随笔散清华》及《畅神而已》。

作品被多家机构及中外人士收藏。其中画作《云无心·山水自闲》被墅家·墨娑/西冲院收藏。

《无所待·忘山》139x70cm

“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熟有先焉。圣人含道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

《墨痕》46x34cm

也就是说,游山玩水,思接千载,情思无限,目的只不过是愉悦精神罢了。宗炳的“畅神"说,彻底摆脱了此前“致用观”与“比德观”的束缚,鲜明地突出了审美的愉悦功能,强调个体审美的自由以及个体审美认识的价值。而山水和山水画的这种审美功能,在如今效率至上,不断加速的年代,是否还有价值?那曾引发骚人墨客无尽感慨的自然山水是否依旧?山水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如何能重新获得那种澄澈的赏玩山水的心境?

《碎雪流云》76x75cm

观李先生近作,云自无心水自闲,唯独不见人迹。那么本为汇聚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而来的人在哪儿呢?似乎都去了繁华大都市,忙碌于热闹的名利场中,“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韩愈《送穷文》)。但天地悠悠,潮起潮落,谁能不是这浩瀚宇宙中的过客匆匆?

《忘形》69x68cm

李先生的画作让人不禁思考,如何在这样一个加速的时代品味山水、闲看风云,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慢下来关注心灵和自然环境。与其蝇营狗苟身心俱疲一生,未若闲来游山玩水,清空杂念,删除烦恼,还心灵一片净土:没有职场的拘束,没有权威的压抑,没有金钱的攀比,一切都是自己灵魂的真实的自由和畅快。当然,慢生活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快速的节奏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同时,关注为经济快速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检视我们的自然环境是否依旧山明水秀,依旧可居、可游、可赏?

《至法》34x35cm

回顾中国绘画史,山水画的产生和繁荣与上层人物、知识分子的参与有关。自魏晋始即有许多知识分子从事绘画,山水便是他们的主要创作题材。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加入,绘画便有士体和匠体之分。《历代名画记》记谢赫评刘绍祖云:“伤于师工,乏其士体。”唐代彦惊评郑法轮云:“不近师匠,全范士体。”

《无涯》34x46cm

前文宗炳的画论,表现的也是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和情怀,成为后世文人画的远祖。至南宋邓椿,在其《画继》中将绘画提到了“画者,文之极也”的高度,将绘画创作和画家个人修养紧密结合:“画者,文之极也,故古今之人,颇多著意……本朝文忠欧公、三苏父子、两晁兄弟、山谷、后山、宛丘、淮海、月岩,以至漫仕、龙眠,或品评精高,或挥染超拔……,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

《无相十》69x68cm

所以北宋的文人几乎都懂画,甚至亲自挥毫作画。将自己的审美观带入到绘画中去。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李先生的身份地位符合“士”的概念,他属干一个有道艺的知识群体。另外,绘画只是李先生的业余爱好。

《冥二》138x34cm

李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寄心笔墨,笔耕不辍,且不以此博取名利,亦不迎合世俗,只是用以愉悦情性,其创作无疑是契合士体画精神的,其状态颇似王维当年自况:“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

《捐势二》69x68cm

宗炳的“畅神论”不仅指出了自然美是一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客体,也探索了自然美与人生紧密相连的哲理关系,即一个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就是他个人的才能、风貌、素质、性格以及他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冥一》138x34cm

李先生画风平淡天真,笔下的山水不附会名山大川,其创作自适其乐,“画意不画形”。在他孜孜不懈的耕耘中,显然可以看出他对山水之美的追求和他的人生态度是高度一致的:“畅神而已!”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