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中国艺术品收藏的三个顶尖团体(图)

中国艺术品收藏的三个顶尖团体(图)

2012-08-07 08:53 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

 
 

香港“敏求精舍”老成逐渐凋零

95年5月,香港有两位著名收藏家先后病逝,一位是“暂得居”主人胡惠春先生,另一位是茶具博物馆创办者罗桂祥博士,享年均为80余岁,他们两位,都曾担任过香港著名收藏团体“敏求精舍”的主席。

胡惠春,英文译名J.M.HU,在国际中国艺术品收藏界极负盛名。胡惠春家族发迹于民国初年的上海,1945年,他曾担任故宫(微博)博物院陶瓷专门委员;50年,任上海文管会委员,以后便由上海转到香港来发展。60年代,“敏求精舍”成立时,胡氏是最重要的发起人,以后并担任主席职位长达8届之久,他和另一位也已过逝的著名藏家仇焱之,均为连接上海与香港二处收藏重镇更替的关键人物。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

民国时代,上海是中国艺术品主要的收藏重镇,当时名收藏家有吴湖帆、庞元济、张珩、朱靖侯、钱镜塘,这些收藏家因没有能离开大陆,当铁幕大门一关,只有透过香港熟人把收藏一一拿出来卖,而香港便成了中国艺术品收藏界另一个据点,以致借着上海和香港的关系,胡惠春、仇焱之这些人几乎影响了近40年的香港艺术收藏走向,不过,胡氏逝世后,香港延续民国初年来的上海收藏余风,从此划下句点。

另一位“敏求精舍”重要成员罗桂祥也已病逝。罗桂祥,原籍潮州,曾任2届“敏求精舍”主席,以经营“维他奶”饮料起家,70年代,苏富比(微博)登陆香港时,罗氏已是重要买家,其收藏除捐给香港茶具博物馆的宜兴古壸外,还拥有一些精彩瓷器,如英国大卫德爵士旧藏的一件清雍正斗彩松竹梅纹酒壸,和一套完整的清康熙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在陶瓷收藏中,罗氏对中国历代茶具情有独钟,自60年代起便开始收藏茶具,他所捐赠给香港茶具博物馆所展示的宜兴紫砂壸,可说是此类专题最完整的,罗氏逝世,为香港留下重要的文化财。

 

 

“敏求精舍”成员,除胡惠春、罗桂祥2位主干外,还有收藏明式家具闻名的叶义;收藏古书画的黄保曦,不过这2位也早已逝世;现还健在的成员有经营利荣酒店,号的广东人利荣森;来自上海,做暖水壸的范甲;以收藏鼻烟壶为主的皮肤科名医邓仲安;后人叶承耀,不过,这些藏家都已上了年龄,有许多人早已不再买东西了。

“求知雅集”起于80年代初,1981年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过收藏展,成员相对于“敏求精舍”要来得年轻。

1979年12月,香港又新组了一个收藏团体,名叫“求知雅集”,成员有已逝瓷器收藏家葛士翘、与大千先生熟识的燕笙波、也是“敏求精舍”成员罗桂祥。至于目前还健在的有,收藏书画、瓷器著名的杨永德、常活跃于拍卖场的名骨董商张宗宪、瓷器收藏家曲桂流、收藏书画的梁义、收藏照像机的陈烘;而“敏求精舍”的邓仲安则担任该组织的副会长。1981年底,“求知雅集”成员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一个收藏展,内容包罗万象,打破了所有人对香港收藏家的认知。

“求知雅集”和“敏求精舍”的不同,在于它成员相对年轻。“敏求”成员,大部份都是从大陆转来的藏家,在大陆时期便已开始收藏,基本上,延续着大陆收藏的古风,尤其是上海余风在香港挥之不去;而“求知”则可以说是香港土生土长的收藏组织,它的成员来自于各个阶层,有企业家、有医生、有地产投资者。另外,与“敏求”收藏风格比较,“求知”对于成员收藏的定义也较广,如梁义的照像机、杨永德的近代画收藏(齐白石专题收藏)都是过去“敏求”成员中所没有的专题。以致有人形容“求知”才是真正具备香港风格的收藏家团体,因为他们活泼、有弹性的收藏嗜好,像极了香港人。

不管是“敏求”,还是“求知”都面临后继乏力的疲态

从60年代便有组织的“敏求精舍”,成员对于收藏经营3、40年后,已露出后继乏力的疲态,成员除不买进东西外,也已相继卖出藏品。

以胡惠春而言,他的藏品,在1985年6月便交给苏富比,在纽约举办专题拍卖,该场拍卖共计79件明清瓷器,其中1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原藏1对,这次拍卖只拿出1件)以110万美金落槌,创下当时中国瓷器拍卖最高价的记录;事隔7年,胡氏再将余下另一件藏品再交苏富比拍卖,结果拍到260万美金,再创中国瓷器的高价。胡氏除透过拍卖卖出藏品外,1989年更将101件自晋迄清的历代瓷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并为其出版专书,胡氏以“暂得楼”为堂号,最后真实践了“暂时拥有”收藏最高的真谛。1984年11月,就在另一位“敏求”会员叶义医生去世后的不久,苏富比也在香港举办他的藏品拍卖,这些藏品包括早期明朝瓷器、青铜器、竹雕、犀角,其中还有1件宋朝画册,这件宋朝画册,最后被被台湾收藏家、也是“清翫雅集”首届会长蔡一鸣买走。艺术收藏就是这样,所谓“物换星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上海、香港、台湾收藏重镇的更替代表着时代的变动

香港“敏求精舍”能够成形,并在60、70年代茁壮,除有上海藏家的来港外,能量的聚集多少还是来自于香港蓬勃的经济力,不过,就在80年代末期,香港藏家受制于97大限,不敢大肆收藏、除了变得谨慎外,藏家纷纷老化、逝世也是个问题,总之香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不太买东西了,以致对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实力,便被台湾所取代。

80年代,台湾藏家开始在香港、纽约、甚至中国大陆大量买进中国文物,其中,最有名的便属于鸿禧、永大两个财团,鸿禧目前已有“鸿禧美术馆”;而永大也打算在完成收藏后,开始建馆,新兴的台湾藏家实力,颇令中国文物收藏界为之一惊。

而台湾除这2个财团外,拥有多家财团负责人背景、仿“敏求精舍”所组织的新收藏团体“清翫雅集”,在筹组4年后,也将于今天假历史博物馆举办成员收藏,这个展相对于1990年香港“敏求精舍”为庆祝成立三十周年所举办的藏品展,不由得令人有些想法。90年那次展览,多少显露出“敏求”日薄西山疲态;而“清翫”这次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光看会员都还是4、50岁、收藏正处高度兴趣状态、展出藏品又件件精彩,便知道中国文物收藏重镇又有了更异,台北无疑成了这一波更异的新据点。

从上海、香港、到台北,没有想到在本世纪末,中国文物的收藏居然轮到台北当道,这或许是当初浸淫文物收藏的人所料想不到的。

天民楼陶瓷收藏,是香港葛士翘先生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主要收藏明清官窑瓷器,青花瓷器又是收藏的重点。

天民楼收藏典型元青花器达二十件以上,这是世界范围内,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其中不乏佳器,如带盖缠枝牡丹纹梅瓶,玉壶春瓶,青花花卉纹双耳三足炉、青花缠枝花卉纹荷叶小盖罐,青花匝等。天民楼收藏的永、宣青花精品,其质量之精和数量之多、都是十分惊人的。天民楼所藏成化藏文杯和弘治双龙戏珠盘,都是这时期的典型器。天民楼所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数量众多,精品倍见。其中以嘉靖青花婴戏纹盖罐;嘉靖青花福寿康宁纹大碗;万历青花梵文莲瓣形盘特别值得注意。

台湾最大的收藏团体“清翫雅集”,1995年8月5日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会员展,这是应大陆故宫博物院官方邀请前的在台展出,由于该团体从未对外发表过他们的收藏,以致该展吸引了许多关心中国文物收藏的人士前往观看,可说是台湾收藏界的大事。

 

 

“清翫雅集”藏品虽然曝光,但成员依旧神秘。

说到“清翫雅集”的成员,的确让人吓一跳,因为他们个个有来头,不是总裁,就是董事长,在台湾工商企业界影响力非凡。这些平时互不相让、为了生意各自奋力的企业家,如果不是为了“收藏”这2字,还真难得大家碰在一起。

最早,也就是4年前,从“寒舍”出来打天下的徐政夫,在建国南路旁成立了“文物艺术研究室”,结交了一群收藏家朋友,这些收藏家大部份都已略有收藏,且对文物知识求知若渴,于是早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徐政夫认为,与其单打独孤收藏,不如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切磋,于是便有筹组收藏家联谊会的想法。这个想法经与当时中华文物协会理事长蔡一鸣讨论过后得到支持,于是便有筹组一个台湾收藏组织的发起。

前中华文物协会会长蔡一鸣,成了“清翫雅集”的首任会长。蔡一鸣,在台湾的收藏界是属第一代的藏家,在70年代便投入了艺术收藏行列,与收藏前辈张添根、张允中等人,同时当年“九雅堂”创办人,由于他常来往于香港,以致便对香港著名的收藏组织“敏求精舍”有所了解。

“敏求精舍”成立于60年代,主要成员由大陆撤退到香港的上海收藏所组成,主要成员有胡惠春、罗桂祥等人,这些人承继着上海收藏遗风,在香港有组织的活动,对香港中国文物收藏风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敏求精舍”真的凝聚了收藏家群,以致蔡一鸣看到了该团体的发展,便和徐政夫建立默契的朝“敏求”模式走。

“敏求精舍”之所以从60年代相传至今,主要坚持有三:一、入会门槛高;二、成员在精、不在多;三、纯粹是为收藏而组织的雅集。有了这三个“敏求”模式的坚持后,在收藏前辈蔡一鸣的登高一呼,徐政夫人脉串联下,立即得到馥记建设陈启斌、“寒舍”蔡辰洋的支持,在民国81年9月9日,正式假来来饭店翠园举办会员大会,于是“清翫雅集”正式成型。

成立之初,为号召收藏家参与,在名单上,曾经列入蔡辰男、徐展堂2位国际知名的大收藏家,但后来该会对外宣布,这只是该会起草组织的仿真名单,这2位收藏家并不是“清翫”的成员。

 

 

“清玩”成员有22位,以中国书画、瓷器为主

蔡一鸣理所当然的成了第一、二届的会长(“清翫会长”2年一任)、徐政夫则成了执行长,初期成员有馥记建设负责人陈启斌、工矿、正道常务董事石重磊、元大集团总裁马志玲、皇龙集团负责人黄任中、台凤集团总裁黄宗宏、台铃投资负责人黄政旺、建国建设陈启德、震旦行董事长陈永泰、飞瑞电子陈荣祥、寒舍负责人蔡辰洋、国颖企业陈国和、中国信托总经理骆锦明、旭丽集团董事长宋矿满、鸿禧集团董事长张益周、联华电子负责人曹兴诚和具实力的收藏家周义雄和赖明辉,除此,很少参加外头聚会、已逝的日盛证券总裁陈士元也曾是该会创始会员,由于成员的实力相当坚强,难怪有文物业者说,他们的购买力等于半个台湾市场。

2年一任的会长,到了去年,正式交到陈启斌手上,而副会长则由马志玲担任,随着会长的改组,“寄畅园”负责人张允中、从事电子业的林木河也成了新增会员。“清翫”对于新增会员要求严格,每年不得超过2位,且需经过所有会员同意,而这2位新进会员,一是老收藏家,论资历都在会员之上,是收藏界的前辈;而林木河在骨董家具、杂项的收藏更不遗余力,正属冲刺阶段,2位新增会员的加入又为“清翫”增添了不少实力。

虽然从“清翫”名单看来,成员喜好多元,有书画、瓷器、古玉,甚至台湾前辈艺术家作品、西洋大师作品都有。但以这次历史博物馆的展出,可知“清翫”的真正实力,还是在中国艺术品上,其中,又以古书画和瓷器最强。

这次“清翫”展出,中国古书画类实力直逼故宫,让国际收藏界对台湾收藏家另眼相待。就以现任会长陈启斌手上的东西来说,上自唐代,有陆柬之手卷、文征明、唐伯虎、沈周、仇英“明四大家”都有,古画收藏已是国际知名人物。陈启斌去年在台北张学良,“定远斋”拍卖会上,所得的手卷,可说是宋代谢元传世的惟一孤本。再来是,建国建设陈启德的收藏,陈启德主攻明朝以前书画,这几年,2家国际拍卖公司在纽约的拍卖,有不少好作品便落入他的手中,不过,陈启德这次却保留了实力,没有把上等的收藏拿出来。但是,蔡一鸣却把他在1984年11月香港苏富比所拍得的宋朝画册拿了出来,这本画册,曾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叶义的旧藏,上题的纨扇画册,共有十开册,10年前,就花了他198万港币,此次也在展出之列。

至于瓷器,有了鸿禧为后盾,实力便不同凡响,尤其马志玲这几年大力投入瓷器收藏,在求精不求多的原则下,的确让“清翫”瓷器收藏进入“质”的时代。

这次展出,他主要提供青花瓷器,上自元代、下自清代,不过以明“永乐、宣德、成化”三代为主力。如明永乐,便是一件看了会亮眼的瓷器,全美,无一可挑剔,莹洁细致、青花描绘活泼、生动,是标准的明永乐“黑疵斑痕”青花瓷器。而明宣德部份,,这件直经有15公分,杯底有的宣德青花,杯边有6只海兽在波涛中翻云覆雨好不生动。马志玲收藏讲求“全美”的品质,把国内瓷器收藏带入更挑剔的品味。

“清翫雅集”的这次展出,共分书画、瓷器、玉器。杂项。玉器部份由于这几年大陆山土玉器比较多,而会员收藏大部又以古玉为主,为免赴北京展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古玉收藏家都保守以对。而杂项部份,质、量都有可观,其中又以“寒舍”负责人蔡辰洋的以重金赴国际拍卖场买回的猴、马十二生肖铜雕,最引人瞩目,据说这2件铜雕曾是圆明园之物,在八国联军攻陷该园后,大肆掠夺,以致流散外国多年,蔡辰洋有幸在国际拍卖会看到此物,基于国宝回流意念,遂以重金将它拍回,永远留在国内。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