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中艰难前行
中国艺术市场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2年春季)》日前推出。记者为此就中国艺术市场当前行情调整的方向、各大板块的此起彼伏以及北京大拍卖公司拓展香港业务的动向这三大话题,采访了报告的两位撰写人: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顾问龚继遂和总监关予。
市场调整“内外交困”
报告揭示,2012年春季的中国拍卖市场已清晰明确地呈现出全面回调的趋势,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额为281.60亿元,同比去年春下降了34.27%,环比去年秋下降了34.22%。上拍数量比去年秋拍下调了32.36%。展望2012秋拍,这样的调整行情还会继续吗?
身为资深市场专家,龚继遂强调尽管艺术市场已经出现了如此深幅的调整,但行情调整仍然前途不明。他指出有三个问题在困扰市场,而且都并非艺术市场本身的因素:一、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前两年艺术市场的高度繁荣完全靠流动性过剩推动,这是不能持续的,而一度阻遏市场发展的流动性枯竭虽然因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得到缓解,但其未来走向仍不明朗;二、查税风波突现艺术品关税高税率问题,目前拍卖场上各大板块的优质拍品来源是海外回流,环顾周边市场,与中国大陆艺术品进口的高税率相比,新加坡为7%,中国台湾地区为8%,中国香港地区为0;三、投资主导的艺术市场面临如何套现的问题,明年套现回购的时候到了,主导艺术市场的资产配置的观念要得到落实,这将考验艺术市场的价格,考验操盘手的价格判断的准确性,考验市场交易的诚信度,让资本回报率得到验证。他认为这三个方面都有不确定性。而关予则表示,艺术市场的情景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目前的一些变动表明,行情调整的趋势不会有大的扭转,除非有大的资金动向。
报告的序言中不无尖锐地指出,除以上外部环境原因外,业内的一些行业发展弊端也对市场产生影响,包括对天价成交放大的带动效应的质疑以及拍卖行天价成交拍品普遍呈现迟付拒付现象。例如根据近期的新闻报道,以4.368亿元成交的《砥柱铭》不但有做价的嫌疑,甚至有做局的阴影,其价格与真实数据相差甚为悬殊。从传统的交易常识来看,这种天价拍品除了其特殊的金融因素,很难在合法合规的正常市场上套现获利。
市场进入套现期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从明年开始多家大体量基金将进入套现兑付的周期,必将会对市场造成新的冲击和调整。艺术品投资的概念将逐渐从建仓囤货的阶段,进入出货套现的阶段,这是对艺术品金融属性的真实考验,也是对市场中博弈各方的考量。
对此关予向记者表示,那些市场关注的大基金都到了套现期,因此市场各方大多以套现的打算为主。她认为接下来的资金变动主要看这个变化。对这个颇具爆炸性的市场隐患,她还表示现在尚无客观的数据判断其规模,因为这不仅涉及一系列即将到期的艺术基金、艺术品信托融资计划等,还涉及众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私募基金。与拍卖市
场不同,要把握这个动向没有准确的数据。但套现、退出无疑会成为市场的课题。她强调,关键是看不到真实的购买力。真实的购买力与投资性资金完全不同,是由传统的收藏观念支撑的,是市场的真实基础;而投资性资金则是纯逐利性的,其对未来的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将是负面的。
由此不难理解,报告的序言中强调,今年上半年对基金的查处和清理,会有效地遏制流动资金盲目入市的乱局,是防止艺术品不成熟的金融化和减少普通投资者损失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止艺术品虚假成交和天价做局泛滥的必要步骤。这些调整措施,会使艺术品交易回归到一个更传统的模式中,使成交价格和成交数据落在更真实的基础上。不论调整幅度大小都是在修正泡沫价格,这种真实的成交数据反映了近三年以来艺术品市场大规模扩容背后的实际情况。这组数据就其真实性而言既是继往交易的总结,也是市场发展的起点。
三大板块此起彼伏
市场报告中各大板块的分析中引人注目的是海外市场部分,指出2012年春季的海外拍卖市场与中国内地情形不同,呈现全面复苏景象,各类成交纪录刷新应接不暇,呈现“纪录刷新马拉松”;而市场的领军部队也明显由现代主义及印象派,转为战后及当代艺术,审美口味大则幅度向一级市场靠拢,与此同时,众多海外拍卖行也将其战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开始着重开发其私下认购(PrivateSale)服务,2011年佳士得公布其私下认购业务总额已经达到8.0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品位也处于一个更新换
代的阶段。2007年泰特利物浦博物馆由西蒙·格罗姆(SimonGROOM)策划的“地道货——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一展,选择了一系列更加前卫概念化、创作方式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家来代表真正来自中国内地的当代艺术,时隔五年,当年参展的曹斐、杨少斌、杨福东等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气息已经在西方逐渐明朗。
对此,龚继遂指出,内地市场三大板块之间的结构与西方市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当代艺术已经取代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成为主导板块,而中国的当代艺术,老一代艺术家走弱,新一代还在试水阶段,有转型的趋势,但能否成为高价市场的筹码还有待观察。中国的当代艺术与国内的体制与意识形态有某种冲突和张力,不可能取代近现代艺术的主流地位。他还指出,书画、瓷杂与油画三个大板块涵盖了内地市场拍卖品种的绝大部分,新的门类有渐进成长的过程,如设计有许多尝试也推出了不同的拍品,中国嘉德、上海泓盛等都推出过专场,不过类似这样的小门类标准不明确,虽然有市场空间,有很强的成长性,但要看操作者,看拍卖行的着眼点。
关予则指出,书画板块的价格进入高原阶段,行情回调最明显。尽管如此,目前还找不到替代板块。因其换手率高,是金融投资性资金的首选目标,尽管行情调整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仍是不可替代的。未来书画的价格会有一段时间的盘整,性价比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过去“博傻”的做法已不复存在。而瓷杂板块中,杂项的拍卖更有赖于拍卖行的推陈出新,虽然品类多但小众收藏,一方面可以挖掘,但也不可能有爆发。而油画板块尤其是其中的当代艺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创后一直处于盘整状态,这次调整对其影响不大。
香港地位不可取代
市场报告在京津、长三角与粤港三地艺术市场的比较上着墨颇多,不过由于报告的统计时限截止于2012年6月30日而排除了7月才相继举槌西泠拍卖、朵云轩与上海天衡三大巨头,京沪之间的比较变得意义不大。倒是京港之间的比较,引发了两位作者的评论。龚继遂认为,香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免税,还是有佳士得、苏富比等西方拍卖行主导的市场,假拍拍假受到严格监管。不仅因为是自由港,还因为对诚信交易的期待,香港在中国艺术市场将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关予则透露,雅昌也在考虑到香港做市场。香港的魅力不仅在交易环节,在美术馆建设、学术氛围营造上也有空间,有机会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