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黄裳的书法波澜不惊(图)

黄裳的书法波澜不惊(图)

2012-09-17 09:48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黄裳的书法黄裳的书法

文/张瑞田

9月5日,黄裳在上海瑞金医院告别人生,留给一位写作者、爱书人无尽的哀思。

近几天,看得多的一本书,即舜威兄赐赠的《惊鸿集》。这本书是黄裳的书跋集,考据精审,叙述清晰,文字朴实,余音远大,与其他著作并无二致。不同的是,这本书跋集,附有黄裳的手迹,每一篇书跋,黄裳以毛笔书之。当然可以这样说,《惊鸿集》既是黄裳的书跋集,也是黄裳的书法集。可谓曲响调圆。    

曾有论者言,当下文人书法阙如。我想,当他看到黄裳的《惊鸿集》,一定会修正自己的观点。黄裳不仅是当代的著作家,也是学问家、书法家,真正的文人书法家。    

 

 

文人书法与书法该如何区分?这是文化问题,也是学术问题,长文章能够回答,三言两语也可以言清。文人书法的首要特征,是书法的文化内涵,文辞与书写,应该有文化的表述。我一直强调,书法是综合艺术,仅以外化的笔墨,难以完成书法艺术的美学建构。    

黄裳的书写波澜不惊,一笔笔,一行行,中规中矩,清清爽爽,与当代书法存在本质的区别。与其说黄裳的书法是文人书法,毋宁说是黄裳伴随晨钟暮鼓、清风淡茶写就的读书心得。  

其实,读书与书法没有距离。只是当代书法家太不喜欢读书了,读书才成为问题。黄裳读书太多,书法在他的眼中真实、全面;黄裳学问太深,自然影响到他的毛笔书写。  

《惊鸿集》中49帧书跋,是黄裳作为文人书法家的证明。第一,这些书法作品,有深厚的传统功底,易见黄裳于唐楷、唐人写经、魏晋墨迹中取法,点划明快,结字坚实,笔法自如,情深意切。《旧抄“泂山九潭志”及其他》、《旧抄“文泉子集”》、《澹生堂家书》,典雅、醇静,尽显黄裳的书法才情。当代楷书,愿意在形式上做功课,乌丝栏、肆意钤印,便成了一些人的聪明才智。旁观者清,这种聪明才智是因为缺少黄裳式的聪明才智,是无奈的,是被动的,是经不起推敲的选择。书读多了,探知历史的眼光远了,就不会如此的浅尝辄止,就会像黄裳一样,把笔墨与学识结合起来,把挥毫与性情结合起来,把过去和今天结合起来。第二,黄裳的书写很时尚。时尚与时髦有本质的区别。黄裳的时尚,来自他对历史的谙熟,对典籍的了解。黄裳喜欢用朱液书写,有时写满一幅字,有时题跋,视不同的需要,把朱液用到佳处。黄裳的朱液,是有文化层次的,根据书跋内容的错落,或浅或淡,一如谈吐的节奏。看黄裳的朱液,会看到古籍中的眉批,一字字,是读书人对书的感叹或怀疑。当代人用朱液,直接明了,强调视觉冲击力。在一旁看,除了能够区分红字和黑字以外,不知朱液的铺陈,还有什么意义。第三,黄裳用印恰到好处。细细看过黄裳考究、精美的印,惊鸿一瞥,惊叹不已。名印如“黄裳”、“黄裳百嘉”“黄”、“裳”“黄裳小雁”、“小雁”,闲印如“礼南过眼”、“裳读”、“黄裳容氏珍藏图籍”等,无不透出汉印遗韵和文人的趣味。因此我说,黄裳的书写与文辞是一体的,书写的形式与思想是一体的,钤印的轻重与作者的审美是一体的。因此我又说,于当代文坛、书坛、学界,黄裳不能复制,黄裳也是绝响。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