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李祥霆:人们更需要传统的东西(组图)

李祥霆:人们更需要传统的东西(组图)

2012-10-18 07:59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古琴群英会”将在艺术节期间上演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谈古琴艺术

“九霄环佩”制作于唐至德元年,距今1200多年,为唐肃宗即皇帝位时的皇家庆典制品,有明确的年款,造型高古典雅,工艺精美绝伦。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期间,古琴大师李祥霆领衔数位古琴名家上演“古琴群英会”,畅“弹”古今;11月18日,李祥霆还将携千年唐琴“九霄环佩”在东艺举行独奏音乐会。

 

 

李祥霆是国家文化部公布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列入参演项目。11月3日,即将在上海音乐厅上演的“古琴群英会”由古琴大师李祥霆领衔数位古琴名家畅“弹”古今;11月18日,李祥霆还将携千年唐琴“九霄环佩”在东艺举行独奏音乐会;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李祥霆携“九霄环佩”亮相开讲,吸引了众多古琴爱好者前来一睹大师风采,聆听宝琴奇韵。

随展来沪期间,李祥霆接受了早报记者的采访。

 

“琴道”:又简单,又奥妙

李祥霆1957年开始学习古琴,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查阜西、吴景略。其演奏风格秉承了查老的深沉、典雅,又兼具了吴老的明丽、豪放,并吸收管平湖先生的醇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1989年,李祥霆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研究,并在伦敦大学亚非音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教授古琴和洞箫。1994年,他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作为国家文化部公布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祥霆不仅熟谙琴学,还精于传统文化。几十年来,李祥霆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古琴演奏艺术的研习、古琴文化的传播和古琴的教育事业上。

在一些人将古琴过于“神秘化”的今天,李祥霆则明白地解释,所谓“琴道”,就是指弹琴的原则、法则、规律、规矩及训练方法等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的总和。“道可道,非常道。又简单,又奥妙。凡事皆有道,并不只是古琴才有,不必把它过于玄虚化、神化。”李祥霆用16个字概括了他对琴道的认识——“宣情理性、至善至真、美合天地、妙亘古今”。

“有人说,古琴是弹给个人听的。这样的话伯牙子期的故事岂不没了意义?”李祥霆主张,弹奏古琴要表现自己的心境、情怀,要与人产生共鸣。“它是一种自我修养,虽然任何乐器都能够达到提高自我修养的目的,但古琴在这方面更深厚宽阔更有力。因为它积累了千百年来古人智慧的许多财富和音乐经典。还有人类对大自然的感觉,从古至今的前人的精神和感悟,到今天也继续在传承,这就是我理解的‘琴道’。”

李祥霆说到今天为止许多人对古琴的所谓“境界”仍有所误解,“轻微淡远”只是古琴的一种特质,但这绝不是古琴的“最高境界”。唐代薛易简的《琴诀》明确指出古琴“可以观风数,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从这几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古琴是一种变化非常丰富多样的乐器,一种可以‘格鬼神’的乐器,怎么可能只是‘轻微淡远’呢?把这奉为最高境界太荒谬了!”

 

九霄环佩 千年“琴”缘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李祥霆携拥有超过1200多年历史的“九霄环佩” “弹”古论今,以演奏加解说的方式向观众生动讲解了古琴这门乐器的历史和魅力。讲座外的场地上是震天的摇滚乐队表演,李祥霆在内场拨动穿越千年而来的琴音,自成一派的气场仿佛隔离了所有喧嚣。

“九霄环佩是现存唐琴中音质音韵最好的。”李祥霆很肯定地说,“现存于世上的古琴不超过20张,我弹过其中12张。”他以“松透、恬静、圆润、雄伟、沉厚、悠远、神奇”7词形容这张古琴,并补充“说它神奇是因为,它的高八度音色比低八度的音还要宽和厚。这是打破乐器原理和声学原理的。”

关于李祥霆和至今最上乘的唐代九霄环佩古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2003年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香港收藏家何作如竞得该琴,并于2004年春邀请众多名家试琴,皆不能使琴发声,“徒有其名”、“令人失望”的评价也令琴主郁闷至极;然当年9月,“九霄环佩”到了李祥霆的手上,如同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般,逐渐展现出宏松、润透、深厚的上乘音韵,而且越弹声音越好,令他爱不释手。

记者好奇李祥霆在当时究竟对古琴做了些什么,使之“起死回生”,李祥霆解释到,坊间传说确有夸张成分。其他人弹这张古琴并非弹不响,只是音色一般,就像一张普通的琴,体现不出九霄环佩应有的魅力。至于为何到了李祥霆手中就有了不同的效果,李祥霆说,想要弹出好的琴声,不管是哪一张,道理都是一样的,“乐器好,方法对,功夫深,修养够,缺一不可”,这就是他的秘诀。

如今“九霄环佩”的每一次亮相,几乎都与李祥霆形影不离。古琴的主人何作如告诉记者,当时他收藏这张古琴,并不是想要一件有历史的古董,而是希望拥有一件有生命力的乐器,传承一种文化。现在找上他希望能够弹奏九霄环佩的人不少,但除了李祥霆他几乎都没有同意过。“古琴作为一门冷门艺术,现在开宗立派的人一大堆,真正琴艺高超的寥寥无几。李祥霆从17岁开始弹琴,从没有懈怠过自己的技艺,而且他真的是有修养有文化的人,除了弹琴,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自己书斋里写字作画。这样的人我才会放心把琴交给他用。”何作如说。

 

讲求传承不守旧

据李祥霆介绍,“《礼记》中说,‘士无故不撤琴瑟’,说明在古时候,弹琴是每一个贵族阶层都必须具有的修养。而后来由于清朝后期社会长期动荡,民不聊生,士大夫阶层衰落,使这门需要深厚文化滋养的艺术几乎失去了土壤。到了‘文革’时期,古琴又成了唯一不能够‘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乐器,因此再度被冷落多年。”

近年一直致力于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的李祥霆教授主张,“古琴一定要传播。”李祥霆说:“1956年全中国会弹古琴的人加起来不到一百个。如今我估计全国会弹古琴的人应该超过40万。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提高了,也正应了那句古话,‘国运昌,而琴运昌’。”李祥霆不反对考级,他说,“这是今天这个社会推进文化发展的方式和需要。”

对于古琴的传承,李祥霆有自己的心得。近年来,不论是在国外演出讲学,还是在国内演出,李祥霆的音乐会上总是会有“即兴命题”环节,李祥霆认为“即兴,是思想的流动,是灵感的联结”,且古琴并非只表达古韵,“抓住事物的内在核心,古今题材便皆可弹奏。”他向记者说起他所做过最特别的即兴创作题目——“旧金山飞机场”,“我并不表现飞机的轰鸣、起飞、降落,但是机场中紧张、和谐、有序而有活力的气氛是可以用琴音表达得当而鲜明的。”

李祥霆自己也会写一些古琴曲,但他对于创作的态度显得很豁然。“今天人们仍然主要是需要传统的东西,他们需要听到那些古代的曲子,了解这门文化,那我就主要演奏这些曲子。我自己的创作现在还未成为人们的主要志趣,现代曲目的创作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至于如今流行的不同乐器之间的改编利弊,李祥霆认为,“很简单,就一个标准,和乐曲原来的版本比对,比原来的还好就是成功的,各有各的韵味是正常的,还不如听原来的就是失败的。但是这样的尝试是必要的,很有意义的。”

古琴的传承另一个始终有争议的地方是琴弦的材质是否应该沿用古代的“丝弦”。李祥霆说这个争论几十年来仍未结束,他个人认为,声音比材质更重要。“‘文革’后丝弦就断货了。后来普遍使用的钢丝尼龙线余音太长,高音有些单薄,但用到七分旧就刚好。有一些传统的‘守旧派’认为不是丝弦就不是古琴,但现在有人做的丝弦的工艺尚不合格,弹过几次如锉一般会把指甲磨出深沟,甚至有人会割伤手。倒是现在有一种合成纤维,综合了丝弦和钢丝尼龙线弦的优点。如果现在的丝弦能做到不刺手少噪音,我立刻就用!”李祥霆强调,传承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