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百年山水画的演变(图)

百年山水画的演变(图)

2012-12-03 09:50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绘画从古以来逐渐形成山水、花鸟、人物三种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的风景、静物、人体,一向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审美追求。但是到了近百年来,由于西方艺术思潮不断袭来,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100年前,在山水画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四王”派山水(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代表的画派。四王派山水崇尚临摹,讲究古法古意,在山水画领域备受推崇,临、摹、仿、拟古人,技法功底都很深厚,崇拜元四家。他们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却很少观摩自然、描写具体感受,因此缺少创意,和时代的演变、社会生活的变化很脱节。而百年中国正是社会发生急骤变化的时期,这种标榜“四王”派的山水能不能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对待“四王”派山水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于是形成两大派别,一是维护“四王”派山水继续传承下去,二是认为“四王”派山水是人造自来山水,非革“四王”的命不可,对中国山水画实行改革创新。至于如何改革创新,意见并不一致。一种偏重引进西法,将西法融入传统山水画,对山水画从审美观念和技法上进行彻底改造;另一种则效仿当年石涛和四王相对立,站在石涛一边反对“四王”派。以石涛《画语录》为行动指南,以“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用弘扬石涛精神走出新路。经过了100年的时间,大家已经做过许多实践,各家各派各自侧重,只好将有代表性的画家作些介绍。

 

 

属于维护山水画正宗的画家,也就是平常习惯称呼为传统派的画家,在全国有相当数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如上海的陆恢、冯超然、顾麟士、贺天健,北京的姜筠、林琴南、萧俊贤、萧谦中、祁昆、秦仲文、吴镜汀,广东的卢振寰,台湾的溥心畲和江兆申等。这些画家的山水画有的是直接继承“四王”派的传统,有的从五代、两宋山水画找出路,他们画的山水画都是有水平的,而且也影响了后代,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属于改革创新派,最早的上海有吴庆云。曾到过日本,山水画运用西画法,用水渍纸,以施笔墨。黄宾虹以为他的画“凄迷似云间派,而笔道遒劲之气泯焉”。在他的画里还能找到运用西方透视法的痕迹,感觉的真实性增强,曾获好评。

广东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他们吸收日本画的技法,强调画真山水、能呼出具体地域名称的山水,如《鼎湖飞瀑》、《花桥烟雨》,推崇画学不是一件死物,强调改变山水画面貌。

在西学蓬勃兴起之时,写生绘画成为时尚,特别是学国画者普遍实行对景写生。写生成为近百年画家改良创新的一大法宝。其实写生并非西画的专用技法。中国古代一直重视和提倡写生,荆浩、王履、石涛等都有专门的著作讲写生,提倡写生确实对克服闭门造车的绘画有好处。至于如何去写生,各家各派的主张是不一致的。中西画的写生观念也有很大不同。最早受到写生时尚影响的中国画家是胡佩衡,他看到西画的写生和中国画临摹的对立,于是首倡“古法写生”,企图将中学与西学的矛盾、将古法与西画的写生统一起来,并且做过相当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新内容与旧形式之间并不容易统一起来。

 

 

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之后,艺术社会学观点影响到艺术观的变化。古代文人对山水画一向追求超脱现实,将自然与社会尽量分开。艺术社会学提倡的艺术人世观点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拉近,甚至要求统一在一起。当艺术走向十字街头的呼声兴起的时候,最早接受这种观点的是赵望云,他热衷的农村写生,对他山水画观念的形成起了直接作用。他主张山水画里面要看到人的活动。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山水画寄情山水观念,而将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统一起来。强调人要改造变革社会同时要改造大自然,将山水画与时代拉近,于是在山水画领域出现许多开拓性表现。诸如通过山水画反映祖国建设,表现人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和业绩,给自然添加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内容。这种探索当然不止赵望云一人,李硕卿的《移山填谷》,钱松嵒的《常熟田》、《红岩》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这方面探索的高潮。

山水画改革创新派还有傅抱石和李可染。

傅抱石从研究石涛入手,著有《石涛上人年谱》。他的山水画一是将我国西南地区名山大川得到的感受入画,二是创造了“抱石皴”突破山水画传统技法。但又是从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极具表现力的独特笔墨语言,推动了山水画现代化的进程。

李可染山水画是从行万里路,实行对景写生,将写真实融入西画光影造型技法,又摆脱西画照相式的写生观念束缚。根据对象的形质特征,创造了新的笔墨语言。在写实的基础上凝炼、概括、提升而成独辟蹊径的新山水画。

 

 

介于传统派和改革创新派之间的还有黄宾虹和张大千。

黄宾虹是对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研究探索最多的一位画家。由他架起了一座由古典山水画到现代山水画的桥梁。他的理想是改变山水画的审美趣味,力戒轻薄枯燥,改一切皆白为黑密厚重,形成浑厚华滋的风格,他认为:“法古而出之以新奇;新奇云者,所谓狂怪近理,理在真山水中得之。”于是他行万里路,九上黄山,四上岱岳,专门观察夜山和晨昏景色,在真山水中找出理。再加上对传统笔墨的研究总结,概括成五笔七墨,创造出他独特的表现语言。

张大千是从临摹古画入手,十分推崇石涛,山水技法功底深厚,对传统画家了如指掌。因此他变化出新,使用泼彩技法就不同一般,经过消化吸收再画黄山、峨眉山、长江万里、庐山、阿里山,都独具风貌、自成一格。他的山水画影响了不少人,他的学生何海霞、梁树年都是有突出成就的山水画家。

白雪石,虽然有在中国画学研究会学画的基础,但正是在他的老师梁树年指导下走进中国山水画之门。白雪石擅长总结吸收前人一切实践经验,在他的画里能够找到百年来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但在实践过程中,他在做每一点上又和多数人做的不一样,因此在他的画里又有许多前人没有的东西,促成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白雪石江边竹林45×55.5cm1977年

第一,白雪石同样从临摹开始,进入传统山水画理念。在他掌握了深厚的传统功力之后,他出色地将“古汉语”转变为“现代汉语”。他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来表现他可摭取的题材。

第二,他从生活出发,行万里路,但他的作品绝对没有和“写实”照相联在一起。他做过不少写生,他的写生不以表面的具象为满足,而是经过融化、提炼、概括,按照自己的美学理想加工创造的艺术形象。

第三,他是大自然美的拥有者和创造者。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经常让我们感到美不胜收,但是能够敏锐地抓住自然美,把这种映入眼睑的美呈现在画面上就是个难题,但是白雪石努力做到了。他创造的清新、秀美、宁静的意境,就可以看到他的审美追求。

 

 

第四,他是山水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又一位成功者。艺术的成功最终还在于和现代欣赏者精神需求产生共鸣。没有这一条谈不到艺术的现代化。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而是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艺术是给人欣赏的,欣赏者能够喜闻乐见是艺术达到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人喜闻乐见的东西,不管个人估价有多高,仍然是没有效益的。艺术应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人欣赏就什么效益也没有,白雪石的山水画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现代社会是工业化大发展时期,工业化城市给人带来生存环境的恶化,都市喧嚣、噪音、粉尘,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沙尘暴的天气、水环境的污染,使现代人生活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每一位神智健康的人,绝不希望艺术家再现这样恶劣的生态环境供你欣赏,如果有人再现也是为了集中暴露,为了警世和醒世。因此有见识的艺术家必须从相反的方面找出路。白雪石山水画里的清新、秀美、宁静,恰恰是为人的精神层面创造的绿洲。他画的清清的流水、青绿的着色,无不给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和现实的真实相对照似乎是理想的,不是现实的,但是这种理想正是现实的真正需要,而不是现实的再现,是现实折射出的理想境界。这样追求美的理想,绝不是粉饰现实,而是营造出与现实相反的理想,正如古人画极多变的图画,呈现理想的人间仙境,现实并不存在,让人去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对照之下促进人改造现实的欲望,艺术的存在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白雪石山水画没有太多的深沉、苦涩、荒凉、孤寂,而有的是更多的平易近人,这正是他作为当代山水画家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李树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