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巡回展﹙北京站﹚开幕(组图)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巡回展﹙北京站﹚开幕(组图)

2013-03-18 07:14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家杨佴旻及开幕式嘉宾邵大箴、范迪安等集体留念(局部) 

3月16日上午,“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北京站”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邵大箴,中国新闻出版署原署长于友先,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海外诗人、国际笔会理事杨炼,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周广莲,中华文化促进会金坚范副会长,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黎明等参加了开幕式。
 
 
 
 
 

 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邵大箴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致辞

开幕式上,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邵大箴,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海外诗人、国际笔会理事杨炼等人先后致辞。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邵大箴先生在开幕式上谈到杨佴旻的新水墨画是在继承传统文人画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具有中国情感、中国特色,杨佴旻对自己本次巡展付出了最大努力,他对于新水墨画的探索有自己的不同……。 
 
 
 

 海外诗人、国际笔会理事杨练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致辞

杨佴旻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自幼受民间艺术熏陶,很早就喜爱中国画,从临仿《芥子园画谱》到研习古代绘画经典以及现代名家作品。在上下求索和四处寻找中,他希望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达他面对现实的感受。他在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领悟到这样一个真理:各种艺术的独特价值应该精心爱护和保存但不要固步自封,继承与革新的方针应该并举,要推动有传统程式的艺术发生变革、促使其产生新的品种和散发出新的光彩。

杨佴旻的创作继承了林风眠、吴冠中探索之路的一种新型写意水墨画,采取的是一种以我为主的广取博收、为我所用的态度。他深知,借鉴和运用外来色彩技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在“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的情景与生活”的同时、保持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的写意精神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对传统笔墨即对勾、勒、染法的自由运用,也是他不同于林风眠、吴冠中彩墨画的地方——林、吴的作品整体上有中国文化精神,造型也颇有气度,但线和造型手段采用西法较多。同时,拥有非常好的色彩修养的杨佴旻更侧重于用调和色、少用鲜明的对比色,使作品色调温文尔雅,极具东方艺术神韵。

 

 

 艺术家杨佴旻致答谢词

二十世纪,一些有志于艺术革新的先驱者一直在思考以文人画为主体的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方向,期待用新的工具、材料以及新的造型另辟新径。杨佴旻的探索之路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创作于1992年的《白菊花》是他早期新体绘画的代表作:在宣纸上兼用没骨渲染和勾勒,创造出由一片灰色笼罩的画面并衬映出白菊精干的枝叶,画面和谐、动人。这一成功的作品使他受到莫大的鼓舞,坚定了他在宣纸上继续探索的决心。艺术的创新和一切事物的革新一样,都是在普通、平凡,不以为人们觉察的地方开始的。杨佴旻说:“我知道我的实践是一种极常见的画面样式,一些处处皆是的画面色彩,我的发现一点也不新鲜。”但他是在宣纸上、是在保持笔墨写意特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色彩,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革新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且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开幕式现场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自去年十月开始已在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成功举办了两站。此展北京站将持续至3月31日,之后还将于江苏南京、辽宁大连举办两站。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代表作:白菊花

 

展览作品:惠子

 

 
展览作品:出水蹄莲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