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有消息传出,成龙将把他自己20年前收藏的总价值约合5亿元人民币的明清古代安徽建筑捐赠给新加坡的一所大学。对于成龙的决定,不少中国网友表示"遗憾"、"伤心"和不解,有人质疑成龙是否真的爱国,质疑他为何不把这些文物捐送给国内。当然也有网友认为,捐给谁是成龙的自由。由于连日来人们对圆明园文物海外拍卖的热烈讨论,有舆论将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希望成龙将藏品留在国内。对于这则新闻,这些古建筑的老家所在地,黄山巿政府向成龙先生抛出了橄榄枝。非常希望成龙先生能把古民居捐给徽派古建筑的故乡,当地会提供土地、人才队伍及资金等一系列的支持。
黄山市文化委主任王恒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表示,特别希望成龙先生能把这些古民居捐回他的老家,希望能够通过媒体促成此事,徽州古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的文化史,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更容易体现它的人文、美学、艺术和科研价值,成龙先生如果愿意把这些古民居捐回徽州,黄山市市政府将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比如说人才、土地的支持,然后还有徽派建筑专家的参与,甚至提供资金的支持。既然讲到白蚁对于古民居构建的吞噬也是成龙急于捐赠古民居的原因之一,王恒来介绍,黄山市政府在近几年实施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同时,加大了对科技的注入,围绕防火、防虫、防潮、防淋、防震、防酶、防燥这七防来攻克古民居的保护的技术难题,尤其是白蚁的防治,黄山市也攻克了防御白蚁的技术难题,如果说这些古民居能够回到古徽州这片土地上,在白蚁防治这个问题上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以解成龙先生的后顾之忧。
链接:
香港演员成龙连发四条微博,表示正在考虑把他20年前收藏的十间古建筑中的四间送出国门,捐赠给一所新加坡大学做教学之用。并且表示,“几乎有冲动想把其余那六栋也捐给他们”。(中国广播网4月7日)
消息一出,争议四起,除了粉丝们不顾一切的支持外,更多冷静的网友希望成龙能够慎重考虑。当四间古建筑将要“出国”时,许多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疾呼让中国的建筑瑰宝留在国内。不过,在关注这四间古建筑命运走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当下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反思。
倒卖和损毁,是许多古建筑面临的两大结局。在以徽雕古建筑闻名的皖南地区,许多人靠贩运“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发了财。黄山市休宁县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徽派民居——“荫余堂”,甚至被拆下成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后,漂洋过海运至美国重建。一位从事徽学研究的权威人士估计,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皖南古建筑材料的流失总量足可以再建一个“宏村”。
还有很多古建筑,没有倒在文物贩子手中,却因为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而倒下。山东汉子唐大华先后六次走进山西,行程9000余公里,为腐朽将倾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奔走呼吁。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
古建筑保护的尴尬,主要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违法成本过低。《文物保护法》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罚款上限是五十万元,与巨大经济利益相比,区区几十万元的罚款可谓“罚酒三杯”,怎能斩断伸向古建筑的黑手?
其次,人力物力不足。目前,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文物行政部门的仅有1/4左右,文物行政管理人员平均每县不足3人。文物执法机构不健全的另一面,是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缺乏重视。以山西晋城市为例,过去六年财政收入增加了三四倍,却始终没有增加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此外,私有建筑失范。除国有文物外,很多古建筑的权属归个人所有。一些居民保护意识不足,为了盖新房随意拆除,有关部门缺乏管理权限,难以有效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成龙在新加坡实地察看拟捐古建筑的安置地点后大受感动,“看着那些精致的模型和三维图样、镭射扫描,我才知道他们已经做了周详的考证和周边环境设计”。一所外国高校对于中国古建筑的重视令我们汗颜。呼吁瑰宝留在中国的同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更要从中得到警醒和反思。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强化政府职责,厘清居民义务,让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不愧对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传统文化和民族记忆。(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