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陈孝信:极简中的丰富--在我眼中的李华生

陈孝信:极简中的丰富--在我眼中的李华生

2013-04-11 14:52 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最近,我在多个公开的场合讲过同一个话题:在当下这个时代,在我们的周围,并不缺少所谓的“美术家”(还可包括所谓的“大师”和“名家”在内)。这类靠画画而名利双收的所谓“美术家”不少于十万数,乃至百万数。有的“画家”干脆就把自己的画室说成了“印钞间”。于是乎,粗制滥造的各种“名画”、“佳作”漫天飞舞,并充斥于各地的画廊和拍场,还包括见不得人的“地下买卖场所”。所缺少的是艺术家——他们是真正以艺术为生命,而不以名利为鹄,且可以长期地坚守一份寂寞、孤独,又有一定的创造性潜能的人。他们的人数虽少(最多以百、千计,超不过万数),但却是一批特殊的人材,堪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笔宝贵财富。再进一步说,真正缺少的也不是艺术家(至少还可以举上一长串的名字),而是个案——能面向世界、且具有了相当说服力的创造性案例。这就少之又少了,几乎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可也正是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中国——在回应世界、在向世界“说话”、并展示着中国新艺术的风采!

李华生就是具有了这等水准的个案之一。

想要成为个案的难度在哪里?为什么许多人成不了个案?我的回答是,难点有二:一是要找准思路;二是要把精神与语言都提炼到位。李华生的成功正好印证了我的判断。

所谓“找准思路”,首先是要重视思路。所谓思路,就是按什么样的总体构思来做今天的艺术。我一向以为:思路决定了格局大小, 格局大小又决定了个人成就的高、低、多、寡,故选择总体思路不可不慎之。百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历程中出现过了三个大的发展思路:传统主义、中西融合(或结合)和西方主义。可这三个发展思路都是亟须我们去加以深刻反省的(此处不便讨论)。

 

李华生在四十岁以前(当时还在重庆),一直就迷恋于古代传统绘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写意山水,浸淫日久。到了成都以后,还曾几次面见山水名家——陈子庄(虽称不上是其学生)。1987年,他在去美国前、后,一直都在创作具有文人意境的“新文人画”。著名中国美术史学家——苏立文曾推举他为国内“新文人画”的“典型”,香港“汉雅轩”的掌门人——张颂仁还称他为“野逸画家”。他在多年以后,还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传统”对我不薄啊!我如今有了车,有了房(一处晚清宅院),还不都是靠了“传统”吗?!事实也正是这样——他手里的“新文人画”作的行情在当年可谓是一路走俏。

可就在此当儿(从美国回来的头些年),他却对自己来了个急刹车!那些“新文人画”不再画了,已画好的也被扔进了废纸堆。用他自己的话说:去了美国,看了许多20世纪大师的作品,我被震惊的腿都发软——站不住了。他还突然发现:自己不会画画了!可在同时,他又清醒地意识到:世界对我们中国艺术家抱有希望!

怎么办呢?在对自己实行“休克”疗法之后,他深感苦闷、焦虑,同时也在思索、试验。几年以后的一天,他在百无聊懒之中随手画出了一条横线,顿时便悟出了新的突破点——画那些单纯的,呆呆木木的“线·格”。“线”是做了“减法”的,采用小尖毛笔画出的“中国线”;“格”则是从中国建筑中体悟到的小方格。千条万条的横竖线(其实也就是一根线),密密匝匝的小方格(一格是空,格格都是空),剔除了意象,剔除了一切与“物”相关的世欲符号,收敛了激情和世俗欲念,张扬了理性和控制力,最后只剩下了“一无用处”、“一无是处”的象征“天地骨架”的“线·格”。令他所想不到的是,这“一无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莫言语)

这一次突变,犹如由蛹而化蝶,实在是高,也实在是妙。高就高在它既不是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也不是西方的表现主义抑或抽象主义的简单模仿,甚至也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它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当代(或曰文脉当代)。表面上看,它是国际化了的抽象符码,趋向了极简主义,因而具有了国际性。实际上,它所依托的却是儒、释、道三家的智慧和精神含量,而这也正是它的妙处和丰富性所在。

论儒: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积极态度,支撑着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克服寂寞、孤独、无聊感,以“游于艺”的态度,坚守于“线·格”无限重复、单调乏味的创作生涯,一件作品常常须劳作半个月时间,可谓甘苦并尝,故而“线·格”一如人格。与此同时,方方正正、至善至真、抱素怀朴、思无邪的儒家审美理想也被他一起融入了“线·格”之中。我们从“线·格”中所感受到的方正、雅致、纯粹、高贵品性正源于此。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