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艺术+》
受访人:马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
《艺术+》(以下简称“艺”):对于艺术品保险这个概念应该怎样来理解?艺术品保险如何才能普及起来?
马健(以下简称“马”):简单地说,艺术品保险是一种艺术金融服务。本质上讲,艺术品保险是一种以艺术品为目标的风险管理方法、损失分摊方式和经济补偿制度。我们知道,风险无处不在,艺术品在保管、展览和运输等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天灾人祸。据非常保守的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艺术品失窃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50亿美元
以上。而在造成艺术品损毁的各种原因中,因为盗窃造成艺术品损毁的比例是38%。简单估算一下,每年因各种原因损毁的艺术品价值,保守估计也在130亿美元以上。让我们接着算笔帐,假设这些艺术品都按千分之五的保险费率投了保,那么,保险公司必须为总价值高达26000亿美元的艺术品承保,其保费收入才能够勉强支付赔款,这还不含其他开销。26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够有吸引力吧?但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潜在的客户缺乏风险意识或者说没有投保能力。假如来投保的都是易出险客户,那艺术品保险的损失分摊机制还不形同虚设了?所以,我觉得,虽然艺术品保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想普及开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只有当它普及开来,艺术品保险业务才能做得有声有色。因为二者互为因果。
艺:国外的因为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体制相对是比较健全的,那对于中国而言,艺术品保险算不算是比较新的一种概念?
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以为,艺术品保险之于中国,当然是新兴事物。但我觉得不是。追根溯源,艺术品保险其实是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很特殊的行业——镖局,比如《笑傲江湖》中大名鼎鼎的福威镖局。这个行业有三大镖系:粮镖、物镖、人身镖。这“物镖”押送的东西就有不少古董珍玩。从镖局的物镖业务来看,不单包括私家财物的承接保送,地方官员上缴的饷银有时也要靠镖局来运送。你说拥有暴力机关的政府干嘛还花这冤枉钱?镖局的收费可不便宜!这就得从安全责任和风险管理的视角来理解。简单地说就是花钱买平安:镖要是被劫了,镖局得赔银两!这算不算运输保险?我觉得镖局至少发挥着运输保险的功能。当然,镖局也不是什么镖都押。要真出了事儿,弄不好得倾家荡产。所以镖局的大掌柜心里得跟明镜似的:看货不能走眼,估价不能离谱。施耐庵的《水浒传》有这么一出,叫《智取生辰纲》。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命杨志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祝寿。但因为“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这批寿礼最终还是被算计了。你说要是有镖局愿意押这镖,梁中书得多高兴啊!但哪家镖局敢接这活儿?所以某些时候,并非有需求,就一定有供给。当然,这只是广义上的运输保险,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运输保险。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是想告诉大家,国外的模式确实值得借鉴,但本土经验也有必要总结。至于如何借鉴国外的模式来整合中国的艺术品保险市场,其问题自成一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艺:中国目前的艺术品保险制度方面是否健全,有哪些不足?
马:中国目前的艺术品保险制度还不是健不健全的问题,而是发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2006年,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和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了“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这场展览展出的近70件艺术珍品总价值高达80多亿人民币。据透露,如果这批艺术品购买商业保险,就算千分之三的费率,保费也高达2400万元。但这次展览的艺术品保险业务却与中国的保险公司擦肩而过。为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艺术品保险制度满足不了人家的需求。事实上,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种艺术品展览保险是保险公司最欢迎的险种之一。因为不仅投保人在挑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也在挑投保人。道理很简单:如果某笔保险业务具有商业性质,投保人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的概率都要比公益性质的保险业务高得多。但即使如此,这笔业务依旧同中国的保险公司无缘。因为我们的艺术品保险产业链的链条不够完整。举个例子,国内保险公司的每笔业务都有个承保的最高限额,你不能超过这个数字。超过了这个数字怎么办,得通过保险制度的设计进一步分担风险,比如通过再保险业务。如果这条保险产业链的链条不够完整,风险如何分担?业务怎么开展?其实,这根本无法开展。
艺:对于中国来说,艺术品保险的发展前景如何?
马:就宏观政策环境而言,2010年3月,中宣部和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保险机构“探索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险种和各种保险业务。”同年12月,保监会和文化部又联合发文,确定了第一批11个试点险种,“艺术品综合保险”也名列其中。从近五年的发展来看,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也确实比较稳健。比如今年初,丰泰保险和安盛艺术品保险集团就宣布合作进军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你要知道,丰泰保险在全球艺术品保险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约为三分之一。对于艺术品保险,很多人经常干着急。老纳闷儿,这么好的业务,保险公司怎么老不做?保险公司当然不傻,不算清帐,一定会继续观望。当保险公司的精算师算清这笔帐,发现艺术品保险确实有利可图后,无需社会关注和媒体呼吁,这种险种自然会应运而生。所以,当它们真的推出艺术品保险业务了,我们也就不用杞人忧天了。人家是拿真金白银在做生意,亏本的买卖不会做。虽然刚开始走得慢了点儿,但走得稳,这非常重要。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