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我们的生活是否有资格拍一张剧照?(组图)

我们的生活是否有资格拍一张剧照?(组图)

2013-05-16 08:38 文章来源:自颜长江博客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我们的生活是否有资格拍一张剧照?——专栏-长江-YANCHANGJIANG

很久没看到本土的好照片了。前几天在报上看到年轻的摄影记者孙俊彬的《夜》系列,算是眼前一亮。

那是他在广州员村南街拍摄的。那是城中村,那景象我也很熟悉。那里的活着,是简单而直接的。打工,吃饭,睡觉,表达感情,如此而已。由于租的房子总是很小,所以大排档、小街巷还有桌球桌边、老祠堂前,都成为真正的“公共空间”,甚至是私人空间的延伸。加上多是外来的年轻人,不是熟人社会,年轻人又率真,因此,街头总是生机勃勃,不时坦率上演着或大或小的戏剧。

 

 

我们的生活是否有资格拍一张剧照?——专栏-长江-YANCHANGJIANG

午夜前后,是生活小戏的高峰,非得要此时,要排档上几瓶老珠江下去,才演得出来。此时出门的人,大多是有点心思的人,有点想法的人。孙俊彬也在这个时候,一手拎相机,一手拎着烟,到街上成为他们的一员。这一点很重要,他不过是另一个游荡者。他此时不是个旁观者,他只不过通过看戏,多少看到自己的生活。所以,他说,当他看到两个男子,哀伤地牵手走过,然后一个倒在石基上仰望,一个执着铁杆发呆,然后,摄影师小孙哭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容易的地方。拍照片就应该拍这样的照片,拍出一种不容易,那是了不得的。

 

 

 

我说这些,是有自己的感受的。我可能是住城中村的老三届了。1993年就住过林和村。前些年又在棠下住过。城中村,是不简单的,是少有的可以折射各种中国当代问题的地方,并且有着沸腾的生活,所以我一直想拍摄。但是,并没有想到好的方法,还有决心。现在小孙拍得很好,让我很惭愧,也让我很高兴:这一个无人拍摄的热点,终于给填了空白了。从此我们又会有一个好的影像文本,也有着社会学上的意义。

当然,不是说没人拍过城中村。我就看到过一些,广州的深圳的。我说的,是能产生力量的独特的作品,可以看得长久的精品,简单说,就是那种叫艺术的东西了。小孙这一组,可以当得起。我一看,就想起了著名的辛迪雪曼。1970年代,她以一组自演的《无题电影剧照》系列震惊艺坛,导演式剧照几于成为一种流派。小孙的作品,就很像他们的剧照,不过,他不是导演式的,他是用长焦抓拍的,色调、构图、光线、情节,都剧照化了,这很不容易。前者的剧照,是观念摄影,难在观念本身;现在,他是纪实摄影,难在现场把握。纪实摄影拍成剧照,在摄影手法上是有创新的。他也聪明地选择了夜,这是个很好的戏剧背景,此前也有拍得好的,比如吴旗的《白天不懂夜的黑》,是摆布与抓拍结合的作品,而杭州年轻人朱丹阳的《年轻的夜》是抓拍夜晚中的年轻人。这两组也都有一定的剧照特点。但吴旗更在意戏剧的情节性,是鬼魅的抒情而不是纪实,多少应当另当别论。后者在意瞬间的肖像,着意直指事件,是关于青年亚文化生态的直接摄影。小孙则展现生活的正面,以慢制快:让画面开阔些,注意到人与环境的关系,利用现场光形成舞台式光效,注意造型与情感,尽力意在“象外”。于是,一个个瞬间动作,被拉长成永远的姿态,如同电影的象征性画面,是比较到位的剧照了。

那么,剧照就好?是的,电影剧照,当然是电影最动人的画面,首先它精致完美耐看,内容上,是情节情绪情感的高潮之处。也可以说,剧照是将日常生活与情感类型化了,是生活的象征。所以,小孙的作品,可以看很久,可以想象主人公的前传与后事,表现不只是当下甚至不只是这几个人。这是我们全体城市闯荡者的剧照。所以,作者也会流泪。

我还有另外一个想不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摄影界,在城中村或老街古镇这样的地方有大量作品,而对高尚小区高级楼盘的生活毫无兴趣?正如,广州著名老记者叶健强,以街头拍摄出名,而现在,他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区,却觉得那街头已索然无味!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当代楼盘与街道已没有公共空间,并且这种空降的楼盘与“开发”出来的新城是不自然的,是没有历史积淀的,是没有味道或者怪异的。另一方面,中产阶级被迫发展出无趣的、高度遮蔽的生活,他们的痛苦可能大得多但却无以表达不能表达,你要接近那是很难的,就是接近了你自己也会跟着觉得无趣。两相结合,无趣的平方了。

所以,我们要在自然的地方自然地活着。要不,还不如城中村。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