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真水无香——品赏王少杰的诗词与书艺(组图)

真水无香——品赏王少杰的诗词与书艺(组图)

2013-06-04 09:52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王少杰 自作诗文书法(一)

周末的午后,我在依山面湖的书房里翻阅王少杰先生的新作《云顶诗文书法集》与《行楷唐宋八大家游记二十篇》,新书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品赏之余,心中生发出无尽的感慨。

自从少年时代起,少杰先生就倾心于诗歌艺术,沉迷于汉魏唐宋诗歌佳作的吟诵欣赏之中,尤其对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那些质朴蕴藉、充满田园意趣与隐士情怀的诗作喜爱有加。中学时期,少杰开始了诗歌创作之旅。年方十七,就发表了处女诗作。他的家乡兰溪,山水清远,风光旖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人行兰溪,亦如行山阴道上,满目风光,应接不暇,诚为江南宝地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兰溪大地给予他创作的不竭动力。他的诗词创作,直抒胸臆,清朗圆润。他喜交游,重友情,是一个淡泊为怀的人,下笔之际,流泻出陶诗一般的淡泊清逸之气。“山房仲春少晴日,细雨无声鸟自鸣”展示的是山中家居生活里的一份静谧与恬淡,“凭栏还念陶公,援笔复觉痴同。且得清寂一角,胜似桃花源中”昭示的则是追慕上古高士逸民山林情怀、崇尚清逸士风的诗人情性。

 

 
王少杰自作诗文书法(二)
 
 
 

少杰富有圆满自足的精神世界,在他的创作中,将自己对宇宙洪荒、对生命世界的思索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在他的诗作中,我喜爱他的《云顶八景词》,“我欲乘风追月,谁当踏雪巡天?华庭琼宇剩山间,异样风光无限。”奇思异情,浪漫想象,人文诉说,哲思铺展,富有暖色与亮点。郭老曾说过:“我想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的纯真的表现,那便是真诗。”少杰对于呼吸于斯、栖息于斯的云顶山居生活具有一份深挚之情爱,全部流泻于自己的笔歌墨舞之中。

少杰栖息于富春江畔,所旅所行,多可缅想历史上曾经在此地留下踪迹的孙虔礼、黄公望等等名家大师,有助于艺事多多。他在云顶觅得一栖息之地,令我等深为欣羡。云顶一地,奇山胜水,地灵人杰,竟与一代丹青圣手黄公望结下不解之缘。我在写作《黄公望传》时,也曾经怀着深深的敬意,对黄公望栖息活动过的富春江,对云顶作过种种遐想,臆想中这是一处玉韫山辉、珠怀川媚的所在。读到少杰笔下的《云顶赋》、《云顶诗抄》,一行行跃动的诗句真地打动了我,“一片红枫天尽头,满地黄叶别三秋。筲箕泉流叮咚响,痴人援笔遣南楼。”如斯山水,如斯意境,使人仿佛重回到六个多世纪前的历史场景里去了。“烟峦远逝入九重,四时风景各不同。焚香煮茗无倦意,一人微醺翰墨中”,如此境界,如此况味,真正让读者欣羡不已。

 

 

诗歌与书法都是中国文化之树干上生发出来的繁枝,相互融通。综观中国书法史,书法家通过宣纸、毛笔以及墨汁的互动,点画书写之间表现人之心灵、性情,呈现出创作者的生命理想、自然情怀与人文关怀。少杰的新作中,从韩柳震烁千古的散文名作《燕喜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苏文采斐然的佳构名篇《醉翁亭记》、《赤壁赋》,展示了书家一手扎实的行楷书功夫。我也深为喜爱唐宋八大家的游记佳作,日常也偶尔挥笔试写过《醉翁亭记》等作品,但唐宋诸家游记精品大都字数在二三百字之上,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手卷,对于书写者而言,都是极为考验谋篇布局的心力与挥毫书写的体能的。我们从少杰驾轻就熟而完成的数十万字行楷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从容潇洒的生命态度与不为法度拘束的逍遥境界。

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那种矢志不渝的精神指向,他始终注重文艺创作中的“气韵”,注重气韵滋养。他的身上有涵养道德的骨气,有沉潜为学的静气,这些又与他的书作中的灵秀之气相互混融,形成其独特的书家气象。对古典书法艺术整体精神的深刻体悟,对经史子集的长年研读,对国学知识的吸纳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整体把握,为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股高古之气,行笔圆熟,结体遒劲,刚柔咸宜,神纵气清,归宗二王,深得晋韵。唐孙过庭曰:“思处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用来印证少杰的书风,是相称的。

我想,真正的艺术品,是那些有心灵温度的作品,是创作者将人格精神投射其中,蕴含着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凝聚着鲜明的人格精神和人类共同理想追求的东西。看完少杰先生的诗词与书法新作,我更加深信自己的这一想法。曩思昔日,曾为少杰治印数方,相互切磋书艺,多有会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赏读到少杰更为精彩的新作。   王少杰自作诗文书法(二)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