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怡的作品
艺术国际网发了一条艺术评论人彭德文章的微博,彭德的这篇文章矛头直指长征艺术空间热捧的民间画家郭凤怡,这篇质疑“郭凤怡现象”微博的内容是这样的:
【彭德:郭凤怡现象】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无异于嘲弄中国当代艺术。用郭凤怡的图画印证中国,意味着中国艺术界没有思想,没有文化,也没有当代。如果策展人误读了郭凤怡的作品,那就只能证明他浅薄……郭凤怡现象无人质疑,表明国人面对威尼斯俯首称臣习惯了。
长征空间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个大牌画廊之一,掌舵人卢杰和他的这个画廊曾经进入Artreview艺术权利榜世界前100强。郭凤怡则是最近一些年来长征空间力捧的一位民间画家,卢杰凭借自己出色的诠释才能和销售才能,几年的功夫,已经把一位原本默默无闻的民间艺人推广到了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舞台。
长征空间VS艺术评论人彭德
长征空间是这样介绍郭凤怡的:“郭凤怡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女艺术家。退休之后练习气功疗养,伴随着对生命哲学的不断深入的是时时涌现在眼前的视觉图像,必须用纸笔去表达才可调整身体与心智的平衡。早期的作品材料包括孙儿的作业本和废旧挂历的背面,郭凤怡用各种朴素的材料开始了"古墓系列""身体器官""药物"和"数字"系列,以期了解她的身体和意识中对于生、命、病、死、永恒和纪念等的视觉想象和记录,气功理论、神话、易经和佛学等古典文献一直是这种认识论的主干脉络。”
“她的艺术实践关注精神和形而上学层面的意义,这些元素反映了她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并且这些民间艺术赋予了我们特殊的历史,神话和神秘气质。她用毛笔在纸上描绘的作品,笔力深厚、精细飘逸,所绘形象不仅与人类的身心息息相关,同时也描绘暗示了某种灵异世界的存在。”
而彭德的文章《郭凤怡现象》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把郭凤怡的画比作“鬼画符”,说:“郭凤怡画画是她跳神治病的手段,以互动的方式,携带出个人的性情和寄托。这应当是引起卢杰关注的原因。不过她的作品缺乏中医理念的支持,又不是传统图符,除了她自己,别人无法识读,古人戏称鬼画符。”
彭德认为:“她的绘画功能只对相信她的少数文盲病人有效,这些文盲决定不了中国的走向和兴衰。郭凤怡的作品如果归属当代艺术,那么当下儿童的涂鸦之作更有理由弄到威尼斯参展,因为儿童画表现出儿童对这个世界更为淳朴的看法。”
当代艺术圈的观点对峙
而对这样针锋相对的看法,当代艺术圈里的不少人也拍马加入战局,在这篇微博下面发表了旗帜鲜明的评论:
付晓东:这个现象只能说明国外策展人对中国文化和艺术是没有什么辨识度的,更没有理解力。被渠道提供什么,就认同什么罢了。渠道提供的是泥人张,还是面人李,什么都无所谓。
艺术家郭凤怡
鄢醒:郭凤仪在今年的主题展非常点题,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她是吉奥尼今年的亮点之一,这种妄图“双年展”理解中国艺术的套路纯属精神上的无赖!我建议:1、先看懂展览再批评不会被笑,2、先欣赏艺术再批评祖国。
付晓东:所以我说提供泥人张,皮影罗,农民画王之类,也未必不对题。只是其他有异能的民间艺人没有当代艺术渠道而已。话说我一直就很怀疑这种国际化的大展的策展人对每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的理解,真是都依靠偶然的遭遇。
鄢醒:错,如果非得把郭凤仪比作“泥人张,皮影罗,农民画王”那杨飞云绝对急了说自己应该比肩查克克洛斯!
付晓东:中国民间,其实牛人很多的亲,那真叫才华横溢,势不可挡阿。
鄢醒:我知道,我不是贬低民间水准,我是真心觉得郭凤仪在整个展览里太重要了,你看吉奥尼给的位子,一定不会是“国际主义惯例”该有的位子。
付晓东:我是就彭的文章引发的想法。反当代艺术体制与被消化成为当代艺术体制,只有一步之遥。
胡斌的稻田:此届展览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艺术表达对知识的诉求的意思,并没有说那些素人作品水平有多高。"百科宫殿"模型的作者就是非专业人士。当然这么多非专业人士,选谁不选谁是有背后的缘由。
批评家高岭:艺术发展到今天决定其是否为艺术的是三要素:何地、何时、何人。某人某机构的相中与推荐,所以郭成了艺术家。"何人"的身份认定,却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圈子不同不必当真。
陈明强CMQ:她的作品异于西方语境的思维系统,不过被西化的中国艺术界好像也不是很能接受郭凤怡,都被“洗眼”了!不管怎么说,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是好事,外国人看了很懵,国人看了更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这不是郭的问题!
理论车间后门:如果郭凤怡是神婆子或我们南方人说的“话仙婆”,那可太过瘾了,送她去大闹西方艺术殿堂,亵渎又占领,很给力。可是,在八竿子打不着欧洲的中国那里,楞是有一些阿毛,是长期在意淫他们嘴里的所谓西方艺术史和威双的权威性的,那是他们的心头肉,觉得郭凤怡这样的神棍,乱了他们心中的圣殿。好笑得紧!
理论车间后门:威双拿郭凤怡展,是在装政治正确,这一点无疑问,那帮人那样的机构,不这样装,反而不正常了。
徐勇WB:画廊种的是摇钱树。当年长征计划最成功收获便是对廉价陕北农民资源王文海、郭凤怡两人的包装行销。
鄢醒:要说摇钱树,798里多了去了,更何况,摇钱是一回事,作品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如果你真的就崇拜那些爬不上摇钱树的赔钱货倒好,就怕这是一丝嫉妒的酸葡萄心理在作祟。不种摇钱树的画廊肯定不是好画廊。这种所谓的"不种摇钱树的画廊"只有两种结果:1、走二级市场,2、赔钱(赔钱赚吆喝还算幸运的,既赔钱又攒臭鸡蛋就是笨)!变成摇钱树是我的理想之一,我一百万个确定这不会影响我的创作质量,因为我没你们脆弱更没你们酸!
蒋志:彭文真是一篇“奇文”,看呆了!…看出看不出"文化""当代"本来就是各人的事,各有所能,各有所见,各有所思,说人家"误读"骂别人"浅薄"也只是自以为是、情绪不稳定的小恙而己,但以确凿的口吻在公共舆论空间发布自己揣度的关于亡者的死因,极为不当。
郭凤怡在国外走红已是事实
事实上,不管大家在这里讨论得多么热闹,郭凤怡在国外走红已是事实,在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之后,郭凤怡的作品即将在英国的一流美术馆—Hayward美术馆参加《宇宙的另类指南》的展览,而郭凤怡的10件作品会有一个单独的展厅。郭凤怡的作品受到热捧确实引发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一件作品究竟是不是艺术或当代艺术,就像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各位围观的小伙伴们,你们看了这一轮辩论之后,有没有勾勒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