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忆江南诗意》孟庆一
◎深圳特区报记者梁婷实习生叶泳诗
把山水画画得情景交融并非易事,而在一幅画面上能同时表现诗、书、画、印的杰出造诣更是难上加难。在中国画坛,国家一级美术师孟庆一便是凤毛麟角的“多面手”。8月1日,他将来到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楚韵燕风——孟庆一书画作品展”,给观众带来100多幅具有人文气息的书画及篆刻作品。
展览由中国民族画院、深圳报业集团和关山月美术馆共同主办。
●在“采风”中感受自然之魅
孟庆一自幼喜爱画画,十岁开始便临习赵孟頫的楷书。他的学生时代和运动员生涯,几乎都跟黑板报联系在一起。1980年代初,他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正式跟白庚延教授学习山水画和书法,潜心于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并改学魏碑,习字至今。
潮州八景之韩祠橡木
白庚延教授对孟庆一的绘画理念影响深远。进入白庚延教授工作室后,孟庆一用了三年时间学习山水画。他说:“我的艺术观念是从那时养成的。在中国的画坛上,白庚延是绝无仅有的一位把古代写生技法跟现代风格探索融合在一起的画家。”白教授从不讲画画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感悟。他的一幅《山光扑面雨清新》,表现的是晨光透过山林中的枝杈映照在山路上,雨后的山野气息清新,鸟语花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夹杂着草木的清香,虽无法用画笔来描绘,但却可以通过画面的巧妙构思和精炼笔墨传达出那种令人陶醉的意境。正如齐白石老人讲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白庚延先生也强调这一点,让学生领悟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诸如“气韵”,“意境”等,而不是去照搬老师的方法。
在这种艺术指导下,孟庆一的山水不拘泥于具体的景物,他说:“山水画是男人的艺术,它里面体现的是男人的胸怀。你的胸怀多大,你山水的气魄就多大。”所以,孟庆一的采风和写生几乎不怎么动笔,他的采风是纯“采风”,也就是从不同角度去感受风、雨、光、气,从而领悟眼前山川的状态:是秀美的吗?是雄浑的吗?是苍茫的吗?胸有丘壑后,回到画室再将这种感受诉诸笔端。“一张好的画首先要能感动自己,画画不是复制自然景色,而是画自己的感受,是把画家的情感和对自然界的理念投入到画里,倾诉他的‘情’。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有魂魄的。”
正因为他总是根据自己的印象和感觉增删入画之景,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很难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原型,但却往往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这种创作的快感让孟庆一摇身成为“造物主”,如果你问他今天做了什么,他很有可能会回答你:“我造了一个村庄!”
潮州八景之湘桥春涨
●诗、书、画、印样样精通
孟庆一不仅画画写字,也写诗和刻印,现已有五六百方印。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认为一个画家一定要把诗、书、画、印都做好,这样才够“圆满”。他平时作画累时,或写几张书法,或刻几方印章。他觉得这是一种休息和消遣。对于写诗,他不十分讲究格律。用他的话讲:“诗言志。写诗是为了抒发情感,格律限制思维”“格律只是古人写诗时采用的方法之一,它不是写诗的目的,更不是诗的全部”。画家作诗,主要是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一首好诗,可以令人心驰神往,思绪翩翩。它可能赋予人们一个极美的意境;也可以是一幅绝佳的构图。比如画家寻觅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如没有写生用具,岂不遗憾?倘若能诗,就大不一样了。对景生情,用一首诗把它记录下来,就像计算机把数字变成代码,之后再把诗翻译成一张画,这更方便记忆。
提起中国画的创新,很多画家都是从笔法、墨法这些技术层面上探索。孟庆一认为,技法对于中国画来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只是为了要完成某种画面而采取的专业手段。绘画的真正创新,是需要画家多从生活中去感悟人生,去塑造动人的意境。技法的变更需要因地、因时、因情、因景来体会和摸索。只有从生活中才有可能创造实用的新笔法和墨法。闭门造车,将一事无成。
在孟庆一的山水画中,山石和雪山的画法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山石峥嵘嶙峋、巍峨陡峭,极为逼真。但八尺整张的千丘万壑,却只需很少的时间便可完成。他向记者解密:中国画自古流传一种岩石画法叫“斧劈皴”,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笔痕如斧劈木片。但大面积用这种方法,机理就会雷同。所以他独创了一种画法,叫“滚笔皴”,即手放在笔上使之滚动,这种方法使得笔毛粘在纸上的点是不均匀的,形成一个很自然的肌理。他以中国画的笔墨留白去表现雪山,在宣纸上建构着光影墨韵的三维空间,表现出雪域的冷峻和严酷,开拓了水墨雪山的新语言。
新中国诞生(中国画)唐勇力
时值喜迎中国共产党92华诞之际,本刊选编宣传我党光辉历史和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美术作品,旨在唱响主旋律,增加正能量,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供大家学习、欣赏。
潮州八景之凤台时雨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何红舟黄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