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从杨福音绘画引发的三个问题

从杨福音绘画引发的三个问题

2013-08-15 10:2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刘释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个问题是,杨福音的绘画究竟具备不具备“现代化”特质?

中国画的“现代化”评判标准是什么?从历史的眼光看,一切都在发展变化,无论生活样式还是艺术样式,魏晋有魏晋的风流,唐宋有唐宋的风度,甚至到元明清民国,作品摆出来,一眼望去,每个时代的艺术样式和气质流风是难以掩饰的,正如一个宋代人或一个明代人,他的服饰、言谈、举止,一望而知之,这就是因为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个时代特征,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家在其所处的年代,以其学识修养所创造出来的一个纯然属于自己的、有别于他人的新的艺术样式,但他肯定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综合素养的自然流露。曹雪芹在悼红轩中为《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他不是要刻意去追求其所谓的“经典性”或者“现代性”,而不过是要为“几个异样女子”立传传真而已,真情流露,自然高卓。徐渭、八大也是这样,都是文化生命情怀的自然流露。他们这些饱学之士稍微流露一点就不得了,一下就将传统带进了现代。齐白石、黄宾虹也是这样。

但这样说还是太笼统,为了更具有“可操作性”,我将“现代化”的考量标准大概列了四条,请大家指正:

画面有无呈现出中国文化的特有属性,即博大、深沉、单纯、灵敏的特性,这是关乎审美价值问题,也是看你有无触碰到中国文化的高地和内核的问题;

有无拓宽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巧。当然,创作技巧拓宽的同时必须拓高,否则“宽”也失去了意义。

 

有无解决摆在自己面前的艺术难题;

有无诗歌和书法的元素,这个元素越多、越纯粹,画面格调就越有保障。没有诗文浸染和书法精神涵养的中国画,算不上真正的中国画,至多只能称之为“伪中国画”。

比照刚才这四条,应该说杨福音的绘画解决得还是相当不错并且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的兰草、荷花、美人、游鱼、禽鸟,文气十足,高雅纯静、简约幽妙,呈现出东方文化特有的朦胧诗意和大美至简的哲学意蕴,透过画面,我们能体会到这些物象所体现出的“古君子之风”。此外,杨福音站在美术史的高度,提出“反线描法”的创作理念并付诸行动,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深入和本质上的继承,一方面又是基于传统而创立一种新的线描法,让线条功能得到最大的解放。这是很了不起的艺术见解和艺术实践,应该说,他二十年读书,二十年养气,二十年画画,种种努力和种种准备,确实使其绘画初步具备了“现代化”的气质,这使得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杨福音将会被写进美术史。

   第二是杨福音的绘画属于岭南画坛吗

这个问题听起来近似无聊,但我是藉由这个问题来引发一些思考。譬如为什么杨福音来广州居住、工作、生活、创作了超过二十年,喝珠江水超过二十年,他跟这座城市依旧还是那么陌生?他的画风、艺术呈现一点儿也不岭南?广州本来是一个很宽容的城市,为什么对杨福音又似乎是那么刻薄?杨福音对广东人来说,确实存在着过于强大的陌生感。这使我想起广东一位已故的画家赖少其,赖老的作品属于“新安画派”,晚年回到广东,说超然独处也好,说寂寞人外也好,总之,广东人对他是陌生的。他的艺术成就那么高,衰年变法,又是在广东变的法,在广东完成了“集大成”,但他在世时确实受到了不恰当的冷遇。现在好了,慢慢有人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广州艺博院也建有他的美术馆,有了对他的研究,但总的研究还不够,他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还应该更高。虽然如此,起码说明广东人慢慢能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此次艺博院那么隆重举办杨福音的作品展,我觉得,这是广东人对杨福音来广州二十多年来的最好的一次拥抱,同时也希望能更多、更深入地研究好杨福音。

 

换个角度看,冷遇或者寂寞,又或许更好地造就赖少其或者说造就杨福音。艺术从来就拒绝平庸,更拒绝热闹和喧哗,拒绝呼拳喝腿的行帮。杨福音刻意地远离他们,一头躲进书斋和画室,像一个孤独上路的流浪者,更像一个羁旅在外、望断乡关的游子,长途跋涉又恣意穿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长河中,不断汲取,不断探望又不断守望,用二十多年的寂寞和自得其乐,重新构建塑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身份”和“艺术人格”。因为只有寂寞,个体的艺术生命才得以自由生长。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不要关注他们。相反地,社会更应该给他们的精神产品提供更多的尊重和礼遇。

  第三个问题是,杨福音的绘画能否唤醒人们重新回归书斋?

“雅文化”自白话文运动以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以来,便开始受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特别在“文革”时期,“雅文化”更无存身之地。事实上,即使到了今天,艺术上“以丑为美”、“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等等大行其道,被政治绑架,被俗文化绑架的作品比比皆是。所谓“走出书斋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提法本身不错,但现在的画家,既在现实中没有自己的书斋,心灵深处也没有安放书斋,“不读书”成为当今大多数画家的通病。民间艺人和真正的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用文化去过滤和提升。但现在有很多所谓的画家、艺术家连民间艺人都不如!没有“涵盖乾坤”的学养底气,“截断众流”只会让自己的艺术枯竭而死!只有回归书斋,你才能够看清哪些是平时大门紧闭、只有叩问很久等待很久才会打开一条门缝,跨步进去,才发现里面林苑深密、屋宇轩朗的深院庭落,才能看清哪些是招牌繁多、摊贩密集、摩肩接踵、热闹哄哄的世俗小街!

杨福音的绘画高度确确实实是靠读书堆砌起来的,毫无疑义要归到“现代文人画”中去,归到“雅文化”、“雅艺术”中去。杨福音的绘画给人们的重要启示是,重归书斋,重归“雅文化”,这是本次展览的另一个积极意义之所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