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静渎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征灵魂,其讲究高深,是没有什么画种可以比拟的。如果不讲笔墨,中国画将无立身之地。长期以来说笔墨离开表现、物象,就没有存在价值,这是不对的。中国画的创新主要是线条创新,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一条美而深刻的线,有拙有巧,有干有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快有慢,有顿有挫,有放有收,有怪有雅,乃至有中华民族的浓厚气息,且有弹性,一看就知道是某人的。
李冉静听春雷第一声
从中可以联想出甲骨文、青铜、秦篆、隶书、晋书、唐诗宋词、古意盘旋,古往今来俱全。画画写字者千千万万,但线能过关成熟的,历史上也不多,现在更是不多!大多只是简单的黑条条而已,内涵偏少,如果线没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话,中国的书法就不存在了。
人书俱老,人画俱老,中国画是老人的艺术也就可想而知了。石涛的画语录中精中之精是“一画论”和“蒙养说”。现在人们大多求速成,总以为最多五年十年就能赶上甚至超过齐白石、徐渭、八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这是多么的可笑和无知。
现在生活好了,画家很少拉黄包车,穷得跳江的人也少了。画画写字的无数,但没有人真能和历史大师在擂台相较高下,繁而不荣,长期花大力气、大寂寞、走长远计划的人少之又少。
笔墨不是简单的五笔七墨,墨分五彩,浓破淡,淡破浓。在此基础上需有大量的生活阅历和磨练、哲学的思考、思想的改造、并不断地进步。这种长期起起落落、苦甜酸辣的过程,就像文物的包浆,人为硬做是不行的。像临摹齐白石的白菜一样,通身没有蔬笋气。
记得我少年时,挑着担子能走100多里地的人很多。我本人就步行60里到城里买过颜料。现在可好,为了两站地,等半个小时公共汽车的大有人在。吴昌硕写字画画磨墨能磨透砚台,现在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笔墨非蒙养不灵,这是数百年来最精彩绝伦的画论。
李冉野爨
李冉
1956年出生,祖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1980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1984年赴京师从张仃先生学习山水画并问业于李可染、崔子范等名家,走寂寞之道,精研画史、画论、画法。1992年开始研究西方美术史,创作3000多幅油画。2007年任山东名人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创作研究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湖社画会理事、中国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太行书画创作基地总策划、临沂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