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馆8月26日讯今天上午,在中国美术馆的三、五层展厅内,2013年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正式亮相。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是由中国美术馆和台湾美术馆发起的当代艺术交流品牌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开展以来,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方式展示两岸当代艺术的最新成果。2013年的展览项目以“交互视象”为主题,在展示两岸艺术家最新创作成果的同时,通过他们的作品深入挖掘其中“看”与“被看”的关系,揭示两岸艺术家在面对多种现实境遇、文化情景时,如何进行选择并嵌入作品中,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交流互动关系。
“交互视象”此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呈现是继5月3日在台湾美术馆展出后的第二站,选择台湾、北京两地分别展出的方式,有助于两岸公众全面了解两岸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使得展览的意义得到不断完善。同时通过在中国美术馆和台湾美术馆举行的学术研讨和公共教育活动,延伸“交互视象”的目的和意义。展览由中华文化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美术基金会、中国美术馆、台湾美术馆联合主办。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中致辞
“交互视象”汇集了来自大陆和台湾的36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中,18位来自大陆,18位来自湾,他们是由大陆与台湾组成的策展团队选出的艺术家代表。展览以绘画、雕塑、影像、声音和互动装置等多种媒介呈现主题。步入展厅,现场琳琅满目、充满新意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为契合展览主题,大陆与台湾的策展团队在策划本次项目时,通过研究分析两岸艺术家作品的内在关联,使他们的作品首次以“一对一”的形式并置展出,方便观众比较两岸当代艺术文化,领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创作特征。在三层展厅内,迎面而来的是大陆艺术家王雷的“纸编织”作品和台湾艺术家游文富的“竹编织”作品,这两位艺术家作为“交互”的搭档,他们通过编织不同的媒材来阐释各自的主题,两岸的文化背景。王雷用卫生纸等常见材料编织成了一件件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衣物,以此来探寻物质材料原本属性中的“可能性”,将不可能转化为新的可能,通过编织手段将低廉的手纸变成艺术品,唤起观众重新看待事物的方式,从而获取独特的视觉体验。而游文富则选择了竹编的方式,用竹篾这种台湾当地居民制作背篓的材料织出了巨大的草书“天人”二字。在这巨大的草书中,时不时夹杂着机器制造的红色塑料椅,这些塑料椅被不同程度地“淹没”在“天人”当中。艺术家借此来隐喻当代人“自以为是”的想法,以及古人敬天地尊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
台湾美术馆副馆长张仁吉在开幕式中致辞
大陆艺术家代表展望在开幕式中致辞
展厅的另一侧分别展出了大陆艺术家展望和台湾艺术家李义弘的作品,他们因选择“石头”作为创作主题形成“交互”搭档。在展望的作品《宇宙系列》中,艺术家通过记录石头自然属性的两次转变,从自然界被复制到一种类似“自然山水”的不锈钢风景中,显示了艺术家将传统语言与当代媒介交互打通的探索。而台湾艺术家李义弘创作的水墨作品《石头物语》则是以“石”之意象为表现主题,他将水墨的皴染、层迭与摄影的影像效果结合起来,表达了对自然物象的独特感受。
此外,部分作品还在交流和互动间体现出“交互性”,如大陆艺术家许仲敏的装置《楼》不断闪着眩目的蓝光,而当观众靠近作品时,这件庞大的互动装置会自动旋转起来,八层“楼”上的“众生”形象也在旋转中变幻,表现艺术家对生命轮回的新认识。台湾艺术家蔡坤霖在装置《伏流II》中,将浴室洁具用水管连接起来,通过内在管路的外显,让声音于其中流淌出来,观众靠近这些管路时,就会听见里面的声音;改变了观众与日常物件之间的经验连结与想象。大陆艺术家吴珏辉在影像《三号风景》中,通过拍摄“废纸器物”等微小场景放大成屏幕上如山水画般的风景影像,当观众走近影像时,摄像头会将人影压缩并映射在风景影像中,从而使观众以别样的方式置身“山水之间”,在这件参与型作品中,物体被放大,人物被缩小,比例颠倒,时光重构从而带给人新的体验。
台湾艺术家李义弘在开幕式中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两岸当代艺术在传统媒介和语言如水墨艺术的交流已十分普遍,但在新媒体和综合创作媒介创作上所反映的新观念、新思维、新创意,需要以新的展览方式呈现,这个展览抓住了两岸当代艺术的最新特征,并且择优而取,体现了很高的艺术品质,通过作品形成了对话,也实现了艺术家之间人的交流。
展览在三层和五层展厅呈现,时间将持续至9月25日,欢迎广大观众前来参观,积极参与作品间的互动。
两岸艺术家与嘉宾们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