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2013-10-07 15:38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李舟2012年参加盘山笔会

    2013年9月26日晚上20:33:48,忽然在我的邮箱中收到一份陌生邮件,阅后,我才想起那是大约在2007年前后,时在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解放军总后某部供职的书友倪进祥带我去拜访的一个当年已八十高龄的老书家李舟先生。因没有收到李老快递给我的资料,故没有及时回复。9月29日我终于收到李老快递的一份由解放军总后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内部资料《书画研究通讯》2013年第2期,该刊“知识讲座”栏目刊出了李舟老先生撰写的“学章草体会”一文,他在文中介绍其学章草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到2001年,学倪进祥,第二阶段2002年到2011年学王遽常,第三阶段2011年到现在学《平复帖》。他用一首七绝概括了他多年来学习章草的体会:“突破自己学古人,读帖临摹抓特征。追求形神要脱俗,紧跟时代敢创新。”这是他学习书法22年(其中学今草10年)的一点体会。如他在2003年秋创作的一幅章草七言联墨作品(如图):“闲栽蕉叶题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2009年他重写了这幅作品,并入展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首届老年书法作品展》,看来这仍然是李老目前比较满意的一件代表作品。

 

闲载、细爵章草七言联李舟作

   试想,我与李老只有几年前的一次偶然谋面的机缘,人家竟拉下身段与一个年龄相差几十岁的年轻人探讨章草学习的心得体会。实在令我感动和不安。这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其内容只关乎学术和艺术。常言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倘若能借诸报端冒昧公开这3封与李老的往来邮件如下,真诚希望对正在学习章草的书友们有所参考和裨益。

   李舟,原名左宝文,1928年生于天津,原籍河北沧州,大学文化,总后离休干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总后老年书画书画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等职。多次参加全军、全国和北京市的书展,并有作品获奖。已出版《李舟书法作品集》。

 

一超同志:

   我是丰台总后干休所李舟。你以前曾和进祥到我家来过,想必还记得。

   今年7月初,我在总后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的书画研讨会上有个发言,后来刋登在《书画研究通讯》上,题目为“学章草体会”。今天我已用快递发给你一册。因为我对当今书坛了解不多,发言也仅仅是个人体会,一孔之见。你见多识广,理论修养高,因此,特送上一册,敬请阅后不吝赐教,对错误不足之处予以指正。

   另外,随邮件附上一简短文。祈一併指正。

   秋祺!

                            李舟拜上9月26日

李老早上好!

   今天是国庆节。祝您全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几年前,进祥书友陪我到您家拜访过,您的章草最早学好友倪进祥的,且完全追摹其外形,亦步亦趋。没想到,时隔四五年之后,我看到你快递给我的总后内部书法刊物发表您的学习章草的文章,使我颇受教益。学习书法,一定要深入传统,取法乎上,潜心研究,勤于临池。从你这次寄过来的资料明显看出您对学习章草的觉悟和觉醒。您完全脱离了过去简单摹仿进祥的书体外形,现在能自觉吸收现代海上章草大家王遽常的笔法笔意和章法。这是您章草学习的一次突破!我虽然在章草上是门外汉,但我能够欣然看到您深入传统,深入经典的决心和信心。您现在是85岁高龄的军旅老书家,风格居然还有如此大的可塑性。我衷心期盼能在您90岁以前,看到您在探索章草艺术之路上,求新求变,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章草书风来。感谢您对我的信任。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顺颂:国庆快乐!健康长寿!书艺进步!

                       晚学彭一超鞠躬10月1日晨于攀古斋

 

 

 一超同志:

   感谢你的复信!

   学章草还是比较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

   首先还是得益古今名家。进祥邦我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传统给了我启发和营养。我感到,仔细观察,多多分析,抓住特征,不断探索,是很重要的。

   你讲了一些溢美之词,也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吧。我不太了解当今书坛关于章草及其理论发展现状,只不过是按照自已的想法和观点去做。不管自已方法是否对,也不知别人如何做,颇有自以为是、闭门造车之嫌。

   我总想把学习章草的事,能够变得简单一些。我想说,学章草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以为,具有一定的书写经验和临帖能力,就不一定需要花太多时间去临帖,特别是通临。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读帖上。其实,我的方法比较简单。通过读帖,去观察、分析、比较,找出点画的基本特征,吃透以后立即应用于作品中去;在创作中再进一步观察分析比较,互相印证,直到由形似到神似,由临字到创作,逐步形成自己的字形、结构和风格。这个过程,我觉得就是“出帖”的过程,或者说是“出帖”的一种方法或方法之一。有人说“临帖容易出帖难”,我觉得出帖并不难;所以觉得难,或因其未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致。我学王蘧常就是用的这个方法。现在学平复帖,我还是用这个方法。

    但是,这个方法未见论述。没有借鉴可以参考,没有经验可供学习。如果以后事实证明所论各点有误,我也不会固步自封,依然会虚心自检,进一步探索,继续努力学习。

   顺致

秋祺!

                         李舟10月4日晚于丰台

   因本文前面已撰写了导语,且对李老学习章草的过程简要作了介绍和邮件往来说明,故不另写邮件再行回复。谨成此文,回馈李老并以飨同好。

                     2013年10月5日深夜于北京攀古斋灯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