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致欢迎辞
“无界: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于11月13日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和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CYAP)联合主办。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发表致辞
开幕式上,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先生首先致欢迎辞,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意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先生致开幕辞,他表示,艺术交流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能促进两国人民在深层次的了解和互信。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汉学家鲁克思发表致辞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鲁克思(KlaasRuitenbeek)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在发言中说,看到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如此多元化和具有深刻的思考性表示欣喜;策展人王栋栋在发言中认为,很多外国朋友可能只知道汪建伟、张晓刚等名家,其实还有很多年轻艺术家和他们一样优秀。出席本次展览的重要嘉宾还有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先生、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王彦军先生、中展德美(北京)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尤舒女士等文化艺术界人士。
策展人王栋栋阐释展览学术主题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题为“无界:从视觉空间到认知空间的拓展”。参展艺术家均来自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CYAP),他们分别是蔡远河、陈朗慕、陈友桐、崔新明、范安翔、耿旖旎、林伟祥、刘正勇、马丽娜、孟柏伸、任瀚、沙子鉴、苏钶、王鹏杰、谢莉斯、阎盈汐、尹戈、印定才、王风华、王宵、邬建安、张杰东。“无界”不仅仅是一次展览,更是一项研究工作,策展人不仅做了深刻的学术阐释,还与每个艺术家都做了全面的对话,并集结成书,现已正式出版。
策展人王栋栋向领导及嘉宾介绍作品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年轻艺术家们的作品没有“中国符号”,而是更加重视独立的个人体验,涉及到了普遍的人性,所以这些作品在整体视觉上相对比较深沉。通常视觉深沉的作品也能凝聚深邃的思想,思想又和视觉融为一体,也许只有观众在现场才能感受到,甚至还需要观众主动去接触作品。例如:名为《生产》的这件作品,艺术家用人的唾液,通过化学、生物工艺将其转变为洗手液、护肤霜、唇膏等日用品,这些产品(或者是艺术品)大家都可以在现场试用。王栋栋在发言中做了一个很浪漫的表述“我们可以想象,你正在使用来自你爱人的唾液做成的唇膏,是什么感觉?这是不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于爱的分享呢!”在展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对工业文明、城市化及艺术语言等问题都作了很好的表达。
驻足观看作品的观众
整个展览围绕艺术的“空间”问题,从认识论角度诠释艺术理念,希望把对艺术的关注从单一的视觉转向完整的思维,并试图让这种思维方式为人类所共享。艺术史发展到当代,艺术学已经和其他学科交叉在一起。当代艺术成果已成为人类思想史的一部分,展示了人类不断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决心。“艺术”这个词不仅指作品的视觉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即自由自在、无边无界的思想活动。这种无界的思想活动对应的是无界的情感和认知。正如今天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他们不仅把丰富多彩的作品带到了德国,更带来了无界的情感和认知态度。这种情感和认知不受地域和意识形态的阻隔,这是我们讨论艺术的出发点,也是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
“无界“展开幕现场
本次展览以CYAP艺术家的作品为例,将其放在世界的语境中,突出他们个人性的体验和思想,把艺术从宏大的社会内容拉向微观的生命活动——在色彩与笔触的碰撞间,在材料与思考的融合间,视觉的转换和思维的运动互为一体,并无限延伸。策展人王栋栋认为,艺术的作用不只是提供审美,它更应该是建立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生活长期都是分离的、隔阂的,我们需要用艺术的世界观来建立世界的联系,艺术应该和哲学、科技、娱乐结合起来,世界是无界的,人与艺术更是无界的。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鲁克思、中国驻德使馆文化参赞陈平、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王彦军、策展人王栋栋在展厅合影留念
关于“无界”的主题,CYAP项目负责人曹轶也有不一样的阐释,他认为尽管扶持青年艺术家是一个消耗资金、消耗体力、消耗时间的系统工程,但CYAP的工作人员总是用无限的热情和科学的规划去缔造有限的艺术展示平台,从迈阿密到莫斯科,从伊斯坦布尔到柏林,再到世界各地,其结果所具有的文化穿透性必然是无界的。
据悉,目前已有欧洲和北京的其他艺术机构正在和“无界”展的主办方就巡回展的相关事宜进行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