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南博修复字画走72道程序 物联网、3D打印齐上阵

南博修复字画走72道程序 物联网、3D打印齐上阵

2014-02-20 09:45 文章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马年春节过后,南京博物院的“文物医院”也开始忙碌起来。给书画“治病”40多年的“文物医生”万董强说,一幅字画从诊断到恢复健康,少则需要个把月,多则一两年,修复的程序最起码是72道。

“入院”先“洗澡”后“更衣”

清溪路1号,是南博的“文物医院”。6个修复专家,正围着《刘邦起义》这幅画忙碌着。画的背面朝上,专家们一手拿着糨糊水,一手拿着特制的刷子,在背面细细地刷着。

尽管这幅画才40多岁,但表面已经出现了深深的折痕,要重新装裱,“需要救治的书画,首先都要用纯净水‘洗澡’。”万董强说,“就像揭邮票一样,要浸泡,软化,然后揭开,要非常小心,否则就撕坏了。”

“体检”望闻问切查出“骨质疏松”

相比较青铜器,纸质文物相对薄,诊断病情主要靠专家们的眼力,但如果需要,也可以用CT机。万董强说,相比瓷器、陶器、青铜器,书画修复更是传统技术活。“一幅画到我们手上,到底是什么病症,大多都能看出来。”万董强说,有的是骨质疏松了,一摸就是“粉”;有的是霉变,有的是残缺……“你看,《刘邦起义》这幅画,我们刚拿到手,一摸上去,画面就有点粉了。这就是骨质疏松。”

“手术”至少72道工序最长要一两年

经过若干工序后,专家们把画翻到了正面。而后拿着细针,开始准备手术了。“画面上已经看不到的部分,我们就要按照原画一点点补起来。”万董强说,“一幅画少则需要个把月,多则一两年,这个跟用料、保存的情况都有关系。”给书画治病,至少需要72道工序,没有5年以上文保工作经验的人员,是不能参与这项工作的。“孙悟空的72变,恐怕就是跟我们学的。”万董强开玩笑说。

“赶时尚”物联网、3D打印、激光都用上了

南博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徐飞介绍,现在全国性对文物预防措施,就是监控。江苏省物联网的控制中心就在“文物医院”三楼,通过屏幕就可以查看某个馆的环境情况。目前专家也在探索采用像3D打印等技术。徐飞称,3D技术运用主要是翻模具,“以前复制一件文物,翻模过程中,有可能对文物造成损伤。而采用3D打印技术就会保险很多。”此外,激光技术已被用于文物清洗。

“院藏的纸质文物,几辈子都修不完”

南博拥有40多万件文物,纸质文物占一半以上。现在有多少件纸质文物需要修复呢?徐飞说,目前还没有统计纸质文物需要修复的数据,“比如一件唐伯虎的画是纸质文物,有些手稿很珍贵,也是纸质文物,还有些民国时期的档案、善本,包括一些革命文物,新四军革命稿件都属于文物,这个不太好统计。”

万董强介绍说,“包括古籍、字画、碑帖、革命文物的修复量比较大。单我们院藏的纸质文物,几辈子都修不完。这一轮修完后,下一轮又要开始重新做了。”也正因为此,他们只能针对展览中急需修复的纸质文物进行重点“照顾”,而那些暂时不急需的,只能先放一放。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