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彭德:实验水墨的困局

彭德:实验水墨的困局

2014-03-10 09:03 文章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实验水墨如同一套老式却又亮丽的时装,同新式生活氛围始终不搭界,始终如同烟云一样飘浮在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之外,始终在寻找归宿却又没有着落。当1985年新潮美术兴起以后,它就被艺术变革的先头部队拉开了距离,只能依附在前卫艺术的舞台边缘跑跑龙套。

在当代艺术领域,“实验水墨”首先受困于这个名字。当代艺术不强调画种和材料,可是实验水墨不仅具有明确的画种特征,还夹带了振兴传统的中国情结。这种向内看、向后看的艺术思路,使它自身变得过于沉重。在中国的八大美院,以往作为老大的国画专业,生源越来越少,其中从事实验水墨的少之又少。当代艺术的作用首先是干预现实、背离主流文化。它的意图直接,表达具体。面对这些基本问题,水墨画带有先天的局限。用水墨画这个概念泛指中国画,始于20世纪晚期。尽管最具潜力的中国画是重彩,可是直到明清之际,水墨为上的观念仍然牢不可破,重彩画缺少一流人物的参与。传统水墨画的宗旨,同社会现实是脱离的,它只是古代文人在案头抒情遣兴的手段。在表现效果上,典型的水墨画,即用一色墨画出的画,在视觉上又是消极的。当它用来针砭时弊时,表现力显然不如写实的油画,不如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不如摄影和影像,当然更比不上引领未来的数字艺术了。纯黑白的水墨画表现手法,技术含量太高,实践者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经营。等到技术过关了,画面有了看相,画家自身的思想锐气却在技术经营过程中悄悄地耗散了。环顾中国画坛,当年一度倾心水墨实验的人,而今很多人都改弦易辙了。

“实验水墨”的困局,还在于“实验”的限制。这个从科学哲学移植过来的术语,同样具有先天的缺陷。实验水墨缘自贡布里希的实验艺术,贡布里希的实验艺术出自波普尔科学哲学的实验观。在波普尔的逻辑中,科学研究通过猜想与反驳,通过实验,推倒原有的范式,建立新的范式。在20世纪的科学界,这不失为推进科学的简明有效的思想方法。当他的崇拜者贡布里希将这套逻辑移植到艺术领域,问题就来了。因为科学只不过是人类发展的工具,而艺术却不是、或不只是工具。在艺术越来越独立的当今世界,它正在成为外在的人性。科学的目标,通常会借助实验来证伪或确认假设,可是艺术创作不必介意证伪,也不必介意证实。艺术带有超越经验、超越现实、超越真实、超越实有的品格。实验,充其量只能在艺术技法翻新的层面做功课,进入不了艺术的内核。

众所周知,贡布里希的精力更多的是研究传统艺术。这类艺术作为政教的载体,目的明确,用途明确。可是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视觉艺术中的反传统、无目的和非功利等突变现象,使得他推崇的图式修正、试错法和实验的理论,成了隔靴搔痒的说词。在理论稀缺的1980年代中国美术界,贡布里希的理论勉为其难地充当了搔痒的耙子。三十多年了,当代艺术挂靠实验的这条思路,应当了结了。

尽管笔者对实验水墨不抱希望,但对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却始终心存敬意。实验水墨是中国画家试图跟上这个时代的表示,也是让传统艺术正面影响当代艺术的尝试。三十多年来,中国视觉艺术已经实现了从古典艺术形态到现代艺术形态的转换。正是一批执着于中国艺术变革的水墨画家,在“实验水墨”的口号下,化解了古典绘画在变革中尾大不掉的困局,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这么大,画家又这么多,有人继续热衷实验水墨,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有观众,它就会继续存在;即便没有了观众,只要画家自己喜欢,也有存在的理由。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