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脉脉之思"追忆艺术家王悦之的奋斗足迹(组图)

"脉脉之思"追忆艺术家王悦之的奋斗足迹(组图)

2014-03-17 09:16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馆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观众在展厅中观看王悦之相关史料文献展示

 在现代中国美术的最初篇章中,嵌印着一代先贤求索奋斗的足迹,王悦之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20143月10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脉脉之思——王悦之艺术展”在5层展厅启幕。

中国美术馆曾举办王悦之画展并在许多专题展中选示王悦之作品,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王悦之艺术也是两岸艺术同根同文的重要见证,深得两岸美术学界激赏。此回举办展览之际,在刘艺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又新见许多珍贵的图文资料。中国美术馆重新梳理王悦之的艺术历程,将藏品与文献相结合,从学术出发,形成反映王悦之艺术人生与创造特质的展览结构,以期形成对艺术名家的“美术馆叙事”,推动对王悦之艺术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深度研究。

 

王悦之作品展示

王悦之,原名刘锦堂,18943月出生于台湾台中,1915年负笈东瀛,在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1921年毕业后回到祖国大陆,在京、杭两地美术院校任教,以教学、创作和社会美术活动三位一体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文化理想与抱负。他的艺术透溢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色泽,在民族灾难深重,人生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他以知识分子的良知,感怀现实,体察民生,创作了《弃民图》、《亡命日记图》等反映劳动者与知识分子生活状况的作品,深含人文关切;作为台湾籍画家,他的家国忧思与怀乡情感萦绕交织,一幅《台湾遗民图》寄托了深情的怀想;他在南北文化古都吮吸传统气息,钱塘西湖、香山北海都化为他吟咏的视觉篇章。他在油画语言上吸收西方印象派之后的风格,融合中国文人画写意手法,内在冥契,宛若天成,成为探索油画中国风格的先觉和先行者。

王悦之的作品是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宝贵的遗产。1982年,蒙王悦之之子、著名书法家刘艺先生代表亲属,将家藏的王悦之作品悉数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为国家艺术宝库增添了极有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观众在文献前仔细阅读

本次展览的又一看点是展示了徐悲鸿先生当年观“王悦之画展”之后撰写的评论文章。他以纵览中西艺术的识度评赞王悦之的创造,认为“以绢本施油彩,绝为前兹所无”,比照欧陆油画,“高出法国时新派多多”,甚至说到“若欲在马蒂斯前顶礼者,何不对此下跪”……读着这些评价,让我们得以想见王悦之艺术当年在画坛的影响。刘艺先生以逾八十之高龄,用隽秀遒劲的笔体书写此篇评论并赋诗为跋,为展览增添了特别的光采。

王悦之生于120年前中华民族深陷苦难的甲午之年,而今又逢甲午,中国社会已沧桑巨变,文化自信蔚成自觉。举办本次展览,取名“脉脉之思”,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先贤的纪念,而王悦之艺术中那真挚的湖山意绪,浓郁的家国情怀,炽诚的赤子之心,又何尝不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传脉。

 

王悦之作品展示

 

王悦之印章展示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