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著名画家朱德群去世 曾把吴冠中领进艺术之门

著名画家朱德群去世 曾把吴冠中领进艺术之门

2014-03-27 15:29 文章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著名华人艺术家、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人院士朱德群于昨日凌晨在巴黎逝世,享年94岁。

朱德群被法国现代绘画界称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烈融汇最成功的画家”。朱德群以西方绘画理论、延续中国水墨中点、线、面的美学形式与概念,衍生出精辟的表达,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在二十世纪中叶与西方艺术冲撞、激荡、裂变,交融而新生的发展进程,擘划出了一个重要精彩的里程碑。

寻找结合东西艺术的成功之道

朱德群1920年生于安徽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任教台北师大艺术系,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通过不断摸索,他终于找到结合东西艺术传统的成功之道。1980年,他入籍法国,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

有人说,朱德群的绘画是一种自然的流露,颤动的,热烈的,他不在乎那些定理、法则、视觉上的界限或是各种标志,他的绘画超越了中国与西方暧昧的不明地带。

影响吴冠中的一生

中国画坛巨匠吴冠中在谈到朱德群时曾多次表示,没有朱德群就没有今天的吴冠中。当年学电机的吴冠中邂逅朱德群后改变了人生道路。

朱德群小吴冠中1岁,但早吴冠中一年进入当年的国立杭州艺专学习。1936年,他参加军训时与当时就读于浙大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电机系的吴冠中结识,一起聊天时,吴冠中表示自己学电机并不太适应,而喜欢画画。军训之后,杭州艺专放暑假了,朱德群就带他到学校来,住在自己寝室里面,每天一起到教室里去画素描,画水彩画。就这样,朱德群不但教会吴冠中各种绘画技能,还在吴冠中决心放弃已读了一年的电机专科学历、报考杭州艺专之际,给他提供了各种帮助。1936年,吴冠中成为低朱德群一级的校友,从此走上绘画道路。

 

 

吴冠中说,是朱德群影响了他的终生。“如果没有这个起源结构,我也许是一位工程师,远离艺术天堂之门外。”

和吴冠中、赵无极是难以形容的好友

吴冠中、朱德群和另一位当年国立杭州艺专的同学赵无极一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形成了“三驾马车”的态势。朱德群的作品一直受到海内外买家的追捧。据雅昌艺术网2013年一份数据显示,朱德群的作品在亚洲的拍卖场上拍卖的总计770件,总成交额达11.86亿元,成交比率逾83%。去年11月23日,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朱德群的《无题》以706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拍卖纪录。

谈到三人关系时,朱德群曾说:“我们是好友。”当被追问,怎么个好法时?朱德群说:“好友就是好友,是不能用形容词来形容的。”2005年10月,朱德群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而在他之前,则是老友吴冠中的展览。为了不错过老友作品展,朱德群特意提前来到上海,86岁高龄的朱德群从巴黎飞抵上海,一下飞机就急切地要去看吴冠中画展,经劝阻后,老人才在稍做休息后,赶往上海美术馆,并在吴冠中作品前逗留近一小时。他说,看画如见其人。

而当时负责接待朱德群的原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现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昨天在受访时也说了一则小故事:2005年朱德群个展时,赵无极因身体不好,没能前来,但他特地发来了贺信。该展览结束后,赵无极来到上海,特地赶到上海大剧院,他说,虽然朱先生人不在上海,但作品在,要把和他作品的合影照片寄给他。两位大师之间的深情厚谊由此可见一斑。记者徐颖
 

 

 

朱德群曾为上海大剧院创作抽象画巨作

走进上海大剧院的中央大厅,人们总会被朱德群那幅巨大的油画所吸引。这幅取名为《复兴的气韵》的抽象画巨作,是朱德群献给上海大剧院建成5周年的贺礼,并专程来到上海参加了该画的揭幕仪式。当时,老先生已经83岁高龄,在揭幕式上,他深情地表示:“我要把一生中最大、最好的作品放在祖国,放在上海,这也是为了表达对故土的一种怀恋。”

从1955年旅居法国巴黎起,朱德群在海外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游子生涯。面对日益腾飞的祖国,朱老先生表现出了“回家”的愿望。所以,当受邀为上海大剧院绘制这一巨幅抽象画时,他感到很荣幸,“算算我从事艺术创作已经有六七十年了,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国外。如今我年纪大了,总希望能‘回家’,能为祖国留下这么一张自己创作过的最大的作品,我更感到十分高兴。”

朱老先生表示,每次回到祖国,都感到这里有一种朝气,一种腾飞的气韵,所以自己就为画作定名为“复兴的气韵”。该幅画作以色彩的丰富象征艺术的多元,以用笔的浓重象征了画家对于祖国的深情,更充分体现了朱老先生对于中国未来兴旺与昌盛的期许,表达了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祝愿。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朱德群说,自己心中想的就是童年时代在中国乡村度过的那一段难忘时光。

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张笑丁当年曾有幸去法国朱德群工作室,亲眼见证该画的创作过程。据她回忆,当时在工作室见到此画时,由于尺幅非常之大,足足占了一个墙面,画旁边放着梯子,老先生虽然已经80多岁高龄,但为了创作,还需要在梯子上爬上爬下,工作室里颜料非常之多,还有各种绘画小稿。“该画在运来上海之前,在巴黎国家歌剧院进行预展,引起极大轰动。”

张笑丁说,该画进入大剧院后,一直是人们跨入剧院时的第一视觉焦点,大家都觉得很亲切,它也早已是大剧院的无价之宝。大剧院在此次大修过程中,还特地对此画进行了修复,上了三层光釉,使得该画恢复了此前的颜色光泽。

除了将自己最大最好的作品留在大剧院之外,朱德群还先后在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据原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回忆,当朱德群个展结束时,他对展览表示十分满意,特地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一幅作品,这也成为上海美术馆唯一收藏的朱德群作品。该作品目前在中华艺术宫展出。

记者徐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