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组图)杨宝威谈为雷锋画像:几次要画雷锋均被拒绝

(组图)杨宝威谈为雷锋画像:几次要画雷锋均被拒绝

2014-04-21 14:46 文章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沈阳出版社工作人员向杨宝威(左三)赠送《雷锋在沈阳》一书陈凤军摄

三月春意浓。每逢此时,沈阳的一位老人总会想起雷锋。他叫杨宝威,是雷锋第一幅画像《雷锋在补衣》的作者。而且,他前后为宣传雷锋画了近100幅画,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公开发表,十分珍贵。3月20日,记者参加了沈阳出版社和出版社团委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一起见到了八旬的杨宝威,听他满怀深情地讲起画雷锋的背后故事。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杨宝威1960年冬为雷锋所画

与雷锋共同生活了一个星期

1960年下半年,雷锋作为“节约标兵”的先进事迹,已在沈阳军区工程兵各部队广为流传。27岁的杨宝威当时在工兵七团担任俱乐部主任,是军区美术创作骨干。他还记得当时部队大搞节约活动,喊出的口号是:“学雷锋、赶雷锋、超雷锋。”当年11月初,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决定进一步扩大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于是将杨宝威、陈广生、季道魁三人专门调到沈阳,让他们与雷锋吃住在一起,以便近距离接触雷锋,随时捕捉创作灵感。

杨宝威说:“当时,雷锋正在为沈阳的学校、工厂、机关、部队作忆苦思甜报告,他到哪儿,我们三个人就跟到哪儿。每次报告时,一讲到自己母亲的死,雷锋都要放声大哭。回来后,他连饭也吃不下去。就这样,我和雷锋共同生活、工作了一个星期。”

 

 

雷锋不让画他,我就悄悄地画

杨宝威对记者说:“我与雷锋床挨床,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得很清楚。他每天早早就起床打扫招待所的卫生,还到食堂帮厨。晚上还要写日记。我几次要画他,都被拒绝了。他说‘杨主任,别画我。要画就多画画战士们。’”

有一天晚上,杨宝威看见雷锋从挎包里拿出了针线,在灯下聚精会神地缝补起了内衣。杨宝威被雷锋的这个举动吸引,他找来笔和纸,在一旁悄悄地将雷锋形象永远定格了下来。这张速写就是雷锋有生以来的第一幅画像,杨宝威也成了中国为雷锋画像的第一人。至今还让杨宝威遗憾的是,当时要让雷锋在这幅画上签个名就好了。

《雷锋在补衣》画好的第二天,雷锋到沈空作忆苦报告,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听众。一幅《雷锋为沈空部队作报告》的速写,又在杨宝威的笔下画成了。

为学雷锋增加新的“正能量”

和雷锋分手后,杨宝威和陈广生又去了鞍钢、雷锋所在部队驻地抚顺了解雷锋事迹。这期间,杨宝威又画了许多速写。之后,杨宝威奉命到了北京,参加《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幻灯片的绘制工作。

从部队到地方,杨宝威一直用画笔歌颂雷锋,他先后创作了雷锋年画《听故事》、速写《训练场上的雷锋班》、宣传画《刻苦钻研,争当技术能手》、国画《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等,都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81岁的杨宝威告诉记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画”说雷锋的故事,将自己的近100幅与雷锋有关的画整理出版,为学习雷锋活动增加新的“正能量”。本报记者陈凤军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