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陈澄波的画作前驻足观看。本报记者饶强摄
适逢陈澄波诞辰120周年之际,“南方艳阳——陈澄波艺术大展”昨天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位台湾老一辈油画家的133幅画作,首次“漂洋过海”来到大陆,让人们提前感受到这温暖的“南方艳阳”。
陈澄波生于台湾嘉义,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1924年,30岁“高龄”的陈澄波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研习西画,尚未毕业时,他以家乡风景为题材创作的《嘉义街外(一)》,就入选日本“帝国美术展览会”,这是台湾油画首次跨入日本官方展览的门槛。1929年毕业后,他先后任教于上海新华艺专和昌明艺校,成为海上画坛活跃而著名的画家。1933年,陈澄波回到家乡,并参与创办了台湾最大的民间美术团体——台阳美术协会,1947年,他在“二二八”事件中不幸罹难。
“他跨越海峡在大陆和台湾从事美术创作、教育和社会活动的艺术经历,留下了许多值得今天两岸共同研究的历史。”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介绍说,陈澄波的作品风格东西融合,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的创作题材,都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其作品从未在大陆集中展出过。
此次展览首次汇聚了陈澄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133幅,包括油画、水彩、素描等多种类型。其中既有表现早年江南风情的《清流》《苏州》《西湖》《上海码头》等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又有饱含故乡情的《嘉义街景》《展望诸罗城》《阿里山之春》《椰林》等后期创作。创作于1947年的陈澄波最后遗作《玉山积雪》也在展览之中,这幅作品描绘了画家在嘉义老家远眺窗外时看到的风景。
展览举办的同时,陈澄波的亲属还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画家的8幅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也是台湾老一辈油画家的作品首次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随后还将在上海、东京、台北等地展出。(记者杨丽娟)